二恶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三聚氰胺、孔雀石绿、瘦肉精、硫酸铜……每一个专业的化学名称都让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现在,这场“生化危机”还在不断升级,有了“饮料版”。
几年前,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包括“统一”等台湾龙头企业在内,涉及饮料、保健品和药品的超过两百家厂商涉案。这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被称为“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没有想到的是,塑化剂潜伏台湾竟然长达30年。“自责到眼泪快掉下来,每天都在给儿子喂毒。”一位母亲这样在网上感叹。台湾昱伸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的1种DEHP当作起云剂的配方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紧接着,大陆生产的食品首次查出塑化剂,人人谈塑化剂而色变。
每一次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都是一次化学知识的普及。塑化剂风波同样让很多人悲愤地被成为“知道份子”:塑化剂是致癌物质,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也因此,我们之前认为安全无虞的各种饮料,开始变得十分可疑:色彩艳丽、气味芬芳、口感甜美、入口爽滑的饮料,为何给人们的健康以“温柔一刀”?这其中有商家的逐利乱象,也有厂家对“口感”的刻意追求。自从发明了可口可乐(注意,是“发明”),这种含有咖啡因的碳酸饮料便风靡全球。世界饮料制造的风气为之大变,似乎人们想要什么口感,都可以从实验室获得。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它为企业带来生产力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种种安全隐患。碳酸饮料如可口可乐,对人的危害已经被反复论证,而饮料中的添加剂、防腐剂、香精等,对健康的危害也许不那么明显,但谁能保证其中的某些物质不是危险的“定时炸弹”?有几个人伤得起自己的健康?
喝茶,不是喝瓶装的茶饮料,而是自己用开水冲泡出的茶汤。茶是相对安全的饮料,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茶叶是可遇亦可求的绿色食品。从茶芽到可以用来冲泡的茶叶,加工过程并不需要添加化学原料,整个过程干净卫生。而且,泡茶之时,还要洗茶。茶本身是洁净之物,需要格外小心呵护。饮茶对身体有益无害,绿茶、红茶、普洱茶,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功效。
在饮料陷入“生化危机”的今天,喝茶更是一种回归传统和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远离饮料“生化危机”,何妨亲近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