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6月原卫生部出台《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稻米、玉米、小麦、蔬菜、水果、花生仁、马铃薯、绿豆、茶叶中的稀土限量指标。其中,茶叶的稀土限量指标(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为每公斤2.0毫克。之后2005年、2012年整合修改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均保留了该标准。标准存续的这些年,茶叶稀土超标事件频频发生,在舆论放大下,负面效应持续放大,给茶产业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茶叶稀土限量指标争议不断,福建、湖南等部分茶叶产区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呼吁修订相关国家标准。
最近此事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2015年底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分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取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稀土限量。2016年2月24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膳食稀土元素暴露评估项目技术报告。业内人士表示,这对我国茶产业来讲意义非凡。意味着一场长达10余年的“稀土限量去留”之争渐渐尘埃落定。预计过不久,无稀土限量指标的新标准GB 27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有望发布。
记者了解到,此前闽产茶叶屡陷“稀土门”,国内销售也受到影响。安溪茶叶界人士称,近两年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茶叶稀土的抽查力度,使得茶叶稀土超标事件频频发生。而这些事件给闽部分茶叶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这也给乌龙茶、黑茶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甚至给整个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