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关于“台地茶”的科学省思

时间:2023-11-15 10:49来源: 普洱杂志 作者: 马哲峰浏览:
台地茶,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词汇。我所见到的较早关于台地茶的解释出自台湾的普洱茶商石昆牧所著《经典普洱名词释义》:台地茶分为现代管理之茶园茶,以及人工栽培但无管理之粗耕野放茶。茶科植物种生容易变异,为稳定茶菁质量,现代台地茶园管理多以良种茶扦插无性生殖,
普洱茶
台地茶,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词汇。我所见到的较早关于台地茶的解释出自台湾的普洱茶商石昆牧所著《经典普洱名词释义》:“台地分为现代管理之茶园茶,以及人工栽培但无管理之粗耕野放茶。茶科植物种生容易变异,为稳定茶菁质量,现代台地茶园管理多以良种茶扦插无性生殖,少有种生苗。2003年以前,高度人工管理的无性生殖良种茶,都属于滇红、滇绿茶园,用于制作普洱茶原料;2003年底开始,普洱茶大为盛行,滇绿与滇青价格贴近,许多茶贩收购良种绿茶原料以滇青制程制作毛茶。”
这是各类普洱茶书籍中关于台地茶较有代表性的解释。从中还是可以看出,台地茶是由云南现代茶园种植管理方式引申出来的。我们无法苛责普洱茶商都用科学主导下的茶业科技理念来阐述。而《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则对云南茶园管理技术有详细的记述:一是1949年建国之前的云南属于原始形式的栽培管理阶段。以易武景迈、南糯山等古茶山为代表,埋籽繁殖满天星种植方式,只种不管,只采不培。二是以50年代至70年代前期现代栽培管理形式的过渡阶段。中耕、施肥、修剪、采摘等关键性技术措施跟上。三是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80年代前期基本形成的现代栽培管理技术阶段。开辟新茶园要做到集中连片,台地平整,有沟有路,等高条栽,选用良种,增施肥料,合理密植,属于高产优质丰产茶园。追本溯源,从中可以看到商业词汇“台地茶”的源头所在。
 
我们曾经有听过一句耳熟能详的宣传口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云南省茶业行业的发展来看,一代又一代的茶叶科技工作者投身于此。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当属云南茶园种植方式的转变。从1956年至1984年计划经济时期,无论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或者是促进经济发展,首要任务都是解决“短缺型经济”的桎梏,先满足需求。在优质高产的追求目标下,高产是放在第一位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79年之后,云南大力发展矮化、密植、速成、高产的新茶园。1980年之后,开始推行老茶园的改造。从1981年起,每年改造10万亩,计划改造40万亩。措施为改土、改园、改树。从结果来看,这两项政策措施在当时都非常成功。茶园总面积从1980年的139.53万亩增加到1984年的164.88万亩,产量从35.68万担增加到56.33万担。1985年,改造低产茶园项目获得了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20世纪50年代起,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科技工作者投身云南从事茶树品种繁育,选育出勐海、凤庆、勐库3个有性系大叶群体种成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选育出云抗10号、云抗14号两个无性系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更有众多地方有性系、无性系的茶树良种。截止到2013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586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达223万亩,其中云抗10号在云南全省的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正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程启坤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既往的良种选育沿用的是红茶良种的标准繁育出来而大量栽培的。这是其与普洱茶适制性的要求,存在先天不足。
但在1939年云南红茶诞生之前,云南的茶主要就是用来加工普洱茶的。现在对云南名山古树茶的追捧,从品种的选择来讲,也是接续了传统的做法。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员张顺高先生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古茶即使好到天上,也不是云茶产业的主体,因为它的总量很少,估计只有云茶总产量的百分之一左右。”
 
与现在备受冷落的台地茶相比,古树茶炙手可热。虽然有争议,但普遍认同的标准是古茶树的树龄在百年之上。以此上推,古茶园应该是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清末民初以前遗留下来的。因为缺乏数据,彼时到底有多少茶园很难考证。而现在的说法不一,有说在30万亩以上,也有说在50万亩以上,但都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有一个数据可资参照,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记载:1950年云南全省茶叶面积16万亩。按理说古茶园面积应该比这个数字还要少才对。再加上建国后,从50年代开始直到80年代持续不断地对低产的老茶园进行改造,古茶园面积应该会进一步下降。被错误评价了半个多世纪以后,直到2000年以后古茶园的价值被重新认知,然后才逐步被重视起来。但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也反向证明,云南茶园的主体,正是现在饱受诟病的台地茶园。恰是这一点说明了一个问题:科学也是有它的边界效应的。我们绝对不能否认在科学名义指导下云南半个多世纪以来现代茶园的成就和巨大的贡献,但同样也应该正视既往茶业科技的时代局限性,由此,才能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逐步加以解决。
张顺高研究员不无愤懑地指出:“现代化的,新式的优质高产的茶园,良种茶园,生态茶园,是农业文明几千年探索发展的成果,是茶树栽培技术进步的体现,是云南三代茶人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用汗水和智慧凝结的结晶,它是今天云茶产业跻身于产茶大省的坚实基础,是云南600万茶农改善生计的依靠和根本,商人把它们一律贬称为‘台地茶’,不如老树茶,是不能容忍的,错误的,有否定文明发展和技术进步之嫌。倒退荒野,是农业文明始祖神农都不能答应的,至于受此影响而去发展荒野茶则是荒诞的笑话。我们要用科学说话,坚持科学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统领茶产业发展。”
从云南茶产业发展的角度,应该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普洱、滇绿、滇红并重。
从云南茶园建设的层面来看,生态茶园的建设,绿色、有机茶园的建设是趋势。
从茶树品种选育推广的角度来看,继往偏重于适制滇红、滇绿的品种,也应该重视适制普洱茶品种的繁育,弥补短板。
 
纯从普洱茶品质出发,原料是基础。原料品质的高下受环境、气候、土壤与茶树品种的影响,这是从根本上的解决方案。生态茶园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采其鲜叶制成的普洱茶,品质有明显的提升!
有人曾笑言:现在市场上的普洱,言必称古树茶,想要买一饼纯料台地茶,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反问:天量的台地茶,都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谜底揭开非常简单:普洱茶行业的商业话语体系中,古树茶的名称等同于高端茶,台地茶的名称等同于低档茶。为了逐利,自然产生了追捧古树茶,并顺手打压了台地茶。回溯过往,从计划经济时期步入市场经济时期,短缺型的经济转变为过剩型经济。从1985年到2015年,在这过去的30年当中,整个中国茶行业从常规价廉质低的大宗茶生产为主,转向价高质优的名优茶为主,名优茶贡献了更高的经济回报。普洱茶亦是如此,名山古树普洱茶完全走的是名优茶的路线;受制于先天的不足,台地茶仍然停留在常规大宗茶的路线上。过剩型的茶叶经济是相对的,稀缺型资源下质优价高的名山古树茶广受追捧就是明证。但当所有的普洱茶厂商都拥挤在这个狭小的市场中进行争夺时,更为广大的“民茶”消费市场被忽略了。而经过提升改造之后,生态茶园所产性价比适中的民茶,在新常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个人的看法,由于工业化进程,中国传统的茶叶金三角已经从江南茶区的“苏、浙、皖”,转向西南茶区新的金三角“云、贵、川”。如何将这先天的环境、资源优势和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是摆在云南省政府、科研院校、茶业行业面前的宏大命题。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制作普洱茶 茶产业发展 西双版纳 茶园管理 普洱茶厂 生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古树后期转化是否不如台地茶呢
古树后期转化是否不如台地茶呢
如何分辨景迈古树茶与台地茶
如何分辨景迈古树茶与台地茶
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
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
古树普洱茶为什么比台地茶耐泡
古树普洱茶为什么比台地茶耐泡
高山茶VS台地茶
高山茶VS台地茶
造成古树茶与台地茶口感各异的
造成古树茶与台地茶口感各异的
认识古树茶台地茶乔木茶
认识古树茶台地茶乔木茶
普洱茶古树茶台地茶野生乔木茶
普洱茶古树茶台地茶野生乔木茶
古树普洱茶比台地茶品质更好吗
古树普洱茶比台地茶品质更好吗
台地茶与古树茶的价格差别在品
台地茶与古树茶的价格差别在品
普洱茶“老树茶”和“台地茶”
普洱茶“老树茶”和“台地茶”
台地茶冒充古树茶会摧毁茶客对
台地茶冒充古树茶会摧毁茶客对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