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
为区别与一般大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是世界上最早的过渡型古茶树!
据陈杰老师《一次迟到的论证》中有述:
“……众多的可食用的植物演变有一个共同规律:绝大部分历史延续下来的可食用植物(包括植物的花、果、核、皮),都经历三个过程,从野生型向过渡型演变,再由过渡型向人工栽培型转变。因为野生型茶树与人工栽培型茶树,内部没有形成必然的进化联系,其茶树细胞染色体也是有差异的。野生茶树的叶子不能加工成茶叶,不能作为经济作物;而人工栽培型茶树则是经济作物,它的叶子与果实经加工后均可食(饮)用。因此,单纯以野生茶树作为茶树原产地为标志,存在证据上的不足。能够证明某个地区为茶树原产地的证据必须是一条完整的物证链,即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茶树,而且这三个物证缺一不可。”
陈杰老师文中记载,邦崴大茶树的发现证明了两个事实:
1、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西南。云南澜沧江流域沿岸一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2、茶树由野生变栽培的驯化过程是在云南完成的。世界上的茶叶如果没有中国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就没有栽培型的古茶树。从邦崴发展育成的“子孙”,有云南南糯山古茶园、景迈山万亩古茶园,以及传种到四川、贵州、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安徽等地,及远播到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国。
这一结果的宣布轰动了世界,邦崴大茶树的出现及对它的论证,不仅终结了一百多年来关于茶树原产地的争论。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云南大面积存在的原生态的古茶树群落。
滇南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不仅有生物地理气候作为佐证,更在云南发现了完整的茶树演变过程: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茶树。这两方面的铁证,有力的表明滇西南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条件,是中国悠久茶文化,留给滇西南人民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