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茶友们的各类问题,中国普洱茶网携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太璞品牌、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每周五推出《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专家讲堂。由专家学者坐镇亲自解答,还原科学客观的普洱茶知识。
诚邀各位新老茶友参与话题讨论,一起探究众说纷纭的茶叶百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普洱生茶是什么?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生茶的前发酵,一般指杀青之前茶叶的发酵。客观上讲,鲜叶从树下采下来后就开始了发酵过程,因为在一定的水份,温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和各类酶的作用下进行外分解和内分解,产生发酵,适当的前发酵无法避免,也不需要避免。
而普洱生茶的后发酵过程,主要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菌(如曲霉菌、酵母菌),在不同的湿(湿度)、热(温度)变化中生长,利用不同微生菌产生的酶类,来转化茶叶中的儿茶素、醣类、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加上菌类大量繁殖时所产生的热能,同步的改变茶叶的颜色、滋味及香味。简单来说就是普洱生茶的自然存放过程中,会产生自然发酵,这与熟茶的“人工渥堆发酵”是两种概念。
所以,综合以上,如果说普洱生茶需要发酵吗?是肯定的,因为发酵本身就自始至终参与了普洱生茶的整个环节。(以上部分观点整理于网络)
2、云南四大普洱茶产区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但这种产区划分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茶叶产量和普洱茶产量的区别。云南省除了产普洱茶之外,还是红茶、绿茶的产茶大省。
2014年普洱茶总产量11.4万吨,其中西双版纳、普洱市(原思茅)、临沧市三大产区的普洱茶总产量10万吨,占普洱茶总产量的88%。所以普洱茶主要产区首推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三大产区,而不是所谓的“四大”。(数据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5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5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我们经常见到一张名为“澜沧江流域普洱茶分布示意图”。
这种以特殊纬度和经度划分茶区的方法并不是很科学。
云南茶科所多年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的品质特点依次与茶树品种、土壤、气候有直接关系,而其他因素属于间接关系。由于普洱茶茶树品种都来自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和凤庆大叶种,所以产区树种差异不大。余下的土壤和气候是影响品种特点最重要因素。土壤因素相对集中,不会因地界发生突然变化;气候因素与河流(澜沧江)、海拔(大山)、纬度(气温)等有关。
而河流和大山等是行政区划分最考量的因素,并且河流和大山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最大因素。
综合以上,再结合不同区域茶叶的特点,沿澜沧江两岸由东往西,由南往北,可以云南普洱茶分成以下4大茶区:
这四大产区的产量占普洱茶总产量80%以上,几乎囊括所有普洱茶名山,并且每个产区茶叶的特点相对统一。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