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普洱茶就已经作为贡茶被云南种茶的老茶农献给了周武王,当时普洱茶还不叫普洱茶,直到元朝时期,有这么一个地方,叫“步曰部”,汉字出现以后,就改名叫普耳了。由于云南茶叶没有专属的名词,“普茶”一词的出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茶叶买卖市场上滇茶的指代名词。再后来到明朝末年,普洱茶才正式更名。
1999年《解放日报》曾将普洱茶在内的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屯溪绿茶,太平猴魁,西坪乌龙茶,高山云雾茶等十种茶叶列为我国的十大名茶,而到后来02年《香港文汇报》却公布了新的十大名茶名单,新增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都匀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六种,将普洱茶,屯溪绿茶,猴魁,乌龙和云雾茶踢出名单之外,这个名单曾被茶行乃至国内所接受并沿用十多年之久。
直到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召开,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根据15%网络评价和85%专家评分最终审定了新的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普洱茶才终于位列其中。
那么历史悠久,口感独特的普洱茶缘何能够堂堂正正的居于名单之列?
深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普洱茶种类之繁,加工多样化使其自身早已经是云南茶种的专有代名词
依制法来看,普洱茶分生熟两种;依外形工艺划分,又有饼茶,沱茶,砖茶,金瓜贡茶,千两茶,散茶六类;依加工工艺,有红茶,烘青,晒青,炒青四类。其香气就有多达31种,而云南出了名的普洱茶品牌更有十种之多。种类的多样性消磨了普洱茶的个性化,我们很难用两三句话说清楚普洱茶是属于什么种类的,它太杂,涉及所属的茶种之丰富,制作工艺之繁多,它不属于某一类茶,某种程度来说它其实是众多云南大叶树种茶的集合名词。
自清末以来因为行政区域细分使得普洱茶原料场地不断扩张,区域专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行政区划制度的建立打破了普洱茶茶区的集中性,分级管理让原本统一的茶产地分散为思茅、勐腊、勐海、景洪四个茶区,茶叶标注也以这四个区域为注,而鲜少以“普洱”命名。大规模化加工和多元化式模式管理,普洱茶发展规模日益增大。
茶区的变更交叠促进普洱茶为其延续性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新兴茶区不断增加,而老茶山就宛如资源开发殆尽的钢铁煤矿区,失去了原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而被人们理所当然的抛弃,场地的更迭印证了古老普洱茶的衰落,寻找新的茶区,继承原有传统的普洱茶文化是当下延续普洱茶发展模式的迫切需求。
“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