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糯和南糯都是版纳茶区的茶,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南糯,而不识曼糯。长久以来,曼糯茶藏在大山深处,可谓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而南糯山却跟巴达、贺开、勐宋等茶区一样,名声在外。虽然世人对曼糯知之甚少,但是曼糯却在新的八大茶山中占据一席之地。一字之差的曼糯和南糯,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地理位置
曼糯茶山位于勐海县最北端,隶属于勐往乡勐往村,地处普洱市澜沧县和思茅区交界处。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坐落于勐海县最北端的曼糯茶山,不似李延年歌中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有着绝美容颜,尽受世人青睐;也不似被外界炒的极为火热的布朗山、南糯山、贺开、巴达等茶山头,极具世人追捧;但却凭借着自己的“独特”,占据了八大茶山的一席之地。
南糯山则位于勐海县东侧,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乡,即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离勐海县城24公里。
茶山状况
曼糯主要有大寨、中寨、上寨3个寨子,寨中茶树不同于其他山头细化至村落,所以曼糯茶山的茶多统称为曼糯茶。历史上的曼糯,既是勐海通往澜沧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因来往勐海至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日益衰落!后又因建国初期,大跃进、土地改造的“突然来袭”,导致曼糯古茶园生态遭到极大破坏,而如今曼糯茶山存留下来的古茶树面积仅有2000亩左右,植被也变得相对单一。
在傣语里面,南糯的涵义是:“笋酱”。起名原由是,古时当地以哈尼族为主的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成笋酱,甚至因当地首领所喜爱笋酱,将其推至到贡品地位,以至于后来干脆把此山叫为南糯山。传说诸葛亮南征时还曾在此种茶,所以南糯山又名孔明山。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时期,哈尼人迁入南糯开始种茶……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南糯成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且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
茶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