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真正的野生茶好喝吗?

时间:2020-03-13 10:41来源:治兴茶道学习笔记 作者:佚名浏览:
茶叶演化过程,包含野生型、中间型和栽培型3种。
1、茶叶的起源大约在渐新世(约开始于3650万年前,结束于2330万年前,蕨类植物繁衍兴盛),茶树的起源中心位于云贵高原的主体部分。
 
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树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物质代谢等都逐渐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
 
位于热带雨林的茶树,形成了喜高温高湿、耐酸耐阴的乔木或小乔木大叶型形态。
 
位于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茶树朝灌木矮丛小叶方向变化。
 
处于南、中亚热带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介于两者之间。
 
这些变化,还受到人类的参与影响,对茶叶的引种、选择、杂交等,形成了茶树千差万别的生态型,这也是我国茶树分布,同时具有乔木大叶型、小乔木大叶和 中叶型、灌木大中小叶型才茶树的原因。
 
2、茶叶演化过程,包含野生型、中间型和栽培型3种。
 
茶树性状的演化是不可逆转的,如灌木中小叶茶树,即使生长在热带湿热条件下,也不会出现乔木大叶型茶树的特征特性。
 
3、野生型茶树,也称为原始型茶树,乔木、小乔木树型,嫩枝少毛或无毛。越冬芽鳞片3到5个,芽大,长10到25厘米,角质层厚,无毛或稀毛,侧脉8到12对,脉络不明显,叶缘有稀钝齿。果皮厚,木质化,呈四棱形。成品茶,多数香气低沉,滋味淡薄,缺乏鲜感。保守性强,人工繁殖、迁徙成功率低。
 
栽培型茶树,也称进化型茶树。灌木、小乔木树型,越冬芽鳞片2到3个,嫩枝少毛或无毛。叶长6到15厘米,无毛或稀毛,侧脉6到10对,脉络不明显,叶缘有细锐齿。种子较小,呈球形或椭圆形。
 
栽培型茶树是长期的自然优选和人工栽培形成的,变异十分复杂,从形态和生长区域来看,普洱茶和大理茶比较接近,普通的茶应该是普洱茶的变种。
 
按照植物的进化程序,原始型与栽培型之间,还有过渡型茶树,至今还未有典例。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栽培型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茶叶 品茶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云南元江县发现野生茶树群
云南元江县发现野生茶树群
野生茶不等于生态茶
野生茶不等于生态茶
2018年要卖野生茶更要做野生茶
2018年要卖野生茶更要做野生茶
野生茶和荒野茶是同一种茶吗
野生茶和荒野茶是同一种茶吗
野生茶是什么?野放茶是什么?
野生茶是什么?野放茶是什么?
野生茶等于生态茶吗?答案究竟
野生茶等于生态茶吗?答案究竟
野生茶、野放茶、台地茶三者有
野生茶、野放茶、台地茶三者有
野生茶、台地茶、乔木茶、古树
野生茶、台地茶、乔木茶、古树
野生茶、台地茶、乔木茶之间有
野生茶、台地茶、乔木茶之间有
99绿大树普洱茶,易武正山野生
99绿大树普洱茶,易武正山野生
野生茶和古树茶的区别是什么?
野生茶和古树茶的区别是什么?
大马仓老茶  2004年班章野生茶
大马仓老茶 2004年班章野生茶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