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条茶区大都位于清末民国新兴茶园,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中游两岸茶区。藤条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茶农根据乔木型大叶种的特性、传统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特点以及云南气候条件而总结出的一套茶树采养模式,成为一项中国农耕文化的茶叶农艺作品,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藤条茶不是某类树种,它不是先天基因决定的,而是后天人为带来的。是一种特殊的采摘方式造就了藤条。
采藤条的茶叶,使用“留采法”。就是每年春茶采摘时,只保留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两个新芽和芽头下面的两片嫩叶,其他侧枝所有芽和新叶全部手工采净。等到新枝条下一轮发芽,再同样处理,一直持续。
藤条茶的原理是什么?说到这里,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个概念,叫做“顶端优势”。
所谓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生长对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有抑制作用。顶芽的分生组织较为活跃,能获得较多的营养物质,当它生长最强时,向下的侧芽生长依次减弱。只有当顶芽受到机械损伤或被采去后,侧芽才能迅速生长。
而藤条茶的采养方式就是发挥茶叶的“顶端优势”的一种做法,能促进茶树长高,但分枝极少,每批大部分新梢接近成熟时开采,采摘批次少,采下的新梢较为肥壮。
普洱和临沧的茶山环境,茶树周围植株少,所以在临沧境内的邦马山脉、老别山脉和普洱境内的无量山脉,分布着大量的藤条古树茶。藤条茶园远远望去,茶树被一根根细如藤蔓的枝条笼罩,看不到明显的主干,岔枝裸露可见,仅有藤尖上长着几片幼嫩的芽叶。枝条分布均匀,多而不乱,疏而不稀,其形如辫,柔如藤,韵如柳,顶端的芽叶随风舞动,故而被当地村民称为“会跳舞的茶树”。
东半山藤条茶,为何会具有藤类植物的特征。从清朝开始,勐库东半山,居住均为汉人,汉人与布朗族,对于茶树的管理是完全不同,布朗任其生长,而汉人对茶树精心培育。每年春发时,将枝条上新发新芽采摘只留两个芽头,芽头两边保留两到三片嫩叶,其余的芽叶,连同根蒂全部抹除。年复一年的发新,与修剪,茶树枝条延伸3—4寸,新叶通过长期去除,枝条上就无保留。枝叶特征也就形成了藤类植物的特征。新叶的生长形态就形成了枝条顶端生长的模式。
藤条茶是云南自古形成的一种传统茶树采养方式,不仅仅盛行于双江的勐库东半山与邦协,还分布在临翔区的昔归与永德、澜沧等地,而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纵贯普洱市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从景东的大朝山东镇开始,穿越镇沅的宝仓山、老乌山,一直延伸到景谷的苦竹山,都有着藤条茶的身影。
藤条茶的外形口感特点
藤条茶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阳光照射,内含物质丰富,叶片饱满肥壮,口感滋味也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