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泡茶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趁热喝掉,等到茶汤变凉的时候,会发现原本清亮的茶汤不怎么清亮了,并且也没那么好喝了。这时候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这茶叶的品质不好。那么茶汤为什么会浑呢?出现冷后浑的茶汤是不是茶叶品质不好呢?对于这些常见又无法一句话说清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冷后浑”的科学解释
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以及分析出来茶叶“冷后浑”的“罪魁祸首”在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黄素、咖啡碱以及茶红素。(冷后浑的情况不仅仅只局限与红茶,中国全品类茶都具有冷后浑的形态存在,冷后浑的感官特色主要取决于茶汤的清爽度和多酚物质的含量)
茶黄素及茶红素也是六大茶类中红茶红汤的的主要影响成分之一,他们的含量越高其汤色亮度越高。茶黄素则是影响茶汤鲜甜度的主要因素,而茶红素起到综合口感使得茶汤变得更加醇和的功效。茶黄素和茶红素的结合使得茶汤变得鲜爽甘甜醇厚。
“冷后浑”的形成过程
茶叶在经过高温热水的冲击使得可溶水的多酚物质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处于游离快速运动的状态。
随着温度的下降缔合反应的加大,其结合物也不断变大,形成具有一定胶状特性的乳状物析出,使得茶汤呈浆色浑浊状。同时“冷后浑”的现象也代表着茶汤的鲜爽度高,这种情况出现在各类茶种,其中最明显的为红茶和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