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的发酸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大厂或者小厂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熟茶的陈放是需要有一定的湿度的,没有温度差异没有干湿度的变换,味同新茶。但是陈放的熟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茶汤的味道发酸。是不是茶叶上的水分太多,像家常便饭一样变质了呢?
那么,熟茶为什么会发酸呢?酸对熟茶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如果要去除这些酸味,又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一、原料
较嫩的茶容易出现酸味。 一般是春茶,全芽,一芽一叶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所谓看茶做茶,针对不同的原料,就是要强调发酵方案的配套。这些高级别高嫩度的茶发酵特别要注意控制下水量和透气性,不然酸味很难排除。在发酵车间伴随着白霉黑霉的生长,会产生大量的酸味,在中后期排酸工艺控制的好这个酸味会慢慢消失。
二、潮水过度
在渥堆的中后期很多带有刺鼻性气味的低沸点香气物质大量分解,如果这个阶段堆子的水分过多,透气性差和温度低,就会产生无氧呼吸,各种厌氧菌、腐败菌大量产生就容易使茶品酸馊、叶底软烂粘稠,这样“酸”气物质就难以彻底排除,出堆后的散茶必然带有酸味。
在普洱茶仓储的过程中,茶叶的含水量太大了。茶叶太过于潮湿,就有可能活跃茶叶里微生物活动。茶叶中的物理变化会导致茶叶的味道变化,也有可能产生霉味或者是以上所说的酸味。
湿水比例怎样的情况合适?30-50%之间选择。1吨茶加30%还是50%?什么叫做适度的比例?我想没有人可以回答出一个精确的比例。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了。凭经验,凭老师傅的经验。在熟茶的第二次翻堆后,就要根据发酵阶段的状况,即汤色和口感来调整加水的比例。不断校正,使得最终的口感不出现异味。所以在某次翻堆后,会进行局部加水调整,使得发酵合适。
三、发酵程度较轻
发酵3-5天后,堆子即散发出酸味。直到后期堆子温度上去,发到我们所说的适度发酵程度。发酵程度低于7成,出现酸茶的概率就越高。发酵是普洱茶的关键工序。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是高温高湿,必然对普洱茶的茶叶外观产生极大的破坏。普洱茶的发酵使其产生改变,真正改变的是它的内在品质。一部分企业为了加大产量,竟舍弃晒青的方法,改用更便捷的烘青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表面上没对普洱茶的外观产生破坏作用,但却因加工温度过高,使微生物与酶“失活”,造成普洱茶发酵“受阻”。因为普洱茶是依靠发酵才能达到“上乘”的佳品。失去了微生物和酶,使其“不变”或走向“霉变”,则失掉普洱茶的精髓。
四、发酵温度低
对于发酸的茶怎么处理?——答案似乎是老生长谈。
一、存放,一直放,放到没有酸味为止。也许3年,也许5年,也许10年,总有一天会消失。基本上,任何一个商家都会推荐这样的方法。
二、入仓然后退仓,反复折腾几次,可能会去除酸味。
三、不出售。没发好的茶,就不要拿出来卖了。厂家或者商家自己放好了再拿出来压饼好不好?作为专业的制茶者,专业的制茶公司,自己的难题拿给并不专业的消费者去处理,本质上就是个不负责。也许,厂家或者商家认为卖出后减少了自己的经济损失,但你损失的品牌声誉和客户不是损失吗?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