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7年由当时的“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茶叶产销》一书中,将我国茶区大致分为三大区域,一是东南沿海茶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台湾四省,二是长江流域区,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六省,三是西南高原区,包括云南、贵州、西康和广西四省。
普洱茶区:本区位于滇省西南隅,;澜沧江沿岸及其东西两侧地点,以六大茶山为根据地,包括顺宁、云县、缅宁、双江、澜沧、宁江、南峤、佛海、车里、景东、镇沅、景谷、江城、镇越以及元江上游之元江与墨江等县。其中以佛海、车里、顺宁、景东与景谷等县分布最多,产量亦最富,品质则以镇越所产者为最著。本区所产之茶,名称繁多,红绿茶兼而有之,品质均佳,红茶可媲美祁红,绿茶则可与六安瓜片、梅片相抗衡。以产地而言,有顺宁之凤山茶,双江、缅宁等闲所产之勐库茶,景东、景谷所产之景谷茶,车里所产之三宋茶,江城、镇越等县所产之大山茶,佛海、南峤所产之坝子茶。以销区而言,有销于四川之沱茶(沱茶产于景谷、景东、双江、顺宁、云县、缅宁等闲,制茶则在洱海南岸之下关镇,因畅销于四川之沱江流域及宜宾等地,故有沱茶知名。)销于西藏之砖茶与紧茶(紧茶形如心脏,砖茶与紧茶均以佛海、南峤、车里等县为主产地。)销于暹罗、南洋及香港之圆茶,销于夷区之蛮庄茶以及销于本省之散茶(散茶为不成形状者,盖对紧茶而言)等,而总其名曰普洱茶,普洱即今之宁洱县,境内茶园极少,惟以往昔著名之六大茶山,均隶属于思茅厅,而思茅厅又属于普洱府,且思茅曩日曾为本区茶叶之集散中心,今虽形势一变,茶市移往下关、昆明及佛海,但普洱茶之一名,相传已久,故至今仍沿用之。
滇东茶区:本区包括滇池附近之昆明、宜良及路南,右江上游之广南、东北部横江流域之绥江、盐津、大关、彝良与镇雄等闲,昆明县属十里铺所产之十里贡茶,大关所产之翠华茶,均较有名,宜良之茶,大都为小叶种,亦为滇省茶区中所罕见。
滇西茶区:包括洱海附近之大理与蒙化、怒山南段之保山与昌宁等县,大理附郭点苍山麓感通寺附近所产之感通茶,品质极佳,惜产量不多。保山城西太和山所产太和茶,亦较有名。
六十来年后的今天看这些文字,信息量真可谓不小。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
第一、当时云南茶区在全国三大茶区之一的西南茶区中,“为最重要”。而其中,又“以普洱茶区为最著”。
第二、在那个时候,“普洱贡茶,名满海内,且其销路甚广”。
第三、彼时普洱茶的产地分布(与今时不同),及其中各县所产的不同型制侧重。
第四、“普洱茶”的含义及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