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茶友买茶时面对众多品牌都会处于一个该如何选择的状态,我从自身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本人属于纯茶客,只喝茶,不卖茶,该建议对炒茶者无用。
总则:一分价钱一分货,买的没有卖的精,莫贪小便宜,要知道最赚钱的是假货和劣质货。
建立生茶、熟茶的初步印象与概念,这里大益、下关这些老厂大厂就是标杆,毋庸置疑。标杆是要超越的,要提高怎么办,结合自身的品感喜好,选一个或几个自己喝着舒服的品牌系统性的从低到高喝,看什么阶位的的更适合自己(买得轻松,喝着顺心)。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茶,茶品的优点喜欢,缺点可以忽略就行,比如我的侧重点是口腔饱和度及喉韵(各有喜好,欢迎其他茶友补充分享),在这里摒弃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比如树龄(又没做碳元素分析,都是瞎喷的)、纯料拼配(纯是相对,拼是绝对)、故事(喝的是茶,不是听胡扯淡)。以喉韵为参考,举个好理解的例子:喝过茶后,甘润感在舌后方,越往喉部下方走越好,甘润感持续时间越长越好,能持续一两个小时并且吃过一些东西后还能感觉到,恭喜你,你捡到“宝”了。
喝茶要结合自身体质,有些人的肠胃喝不了生茶,而我自己则是喝生茶比喝熟茶有感觉。说到熟茶,我是非常赞成使用新工艺的,我一直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真正技术含金量的体现,巅熟茶做的不错,喜欢熟的可以关注下,比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开罐一股子咸鱼腥味的“罐罐春”强太多了。还有益木堂的益心良木熟,我很少推荐茶,这个茶至少我在今年同价位的对冲中还没有茶质上能超过它的,而且它能够完胜它自身体系中更贵的去年的头品贡(品牌茶的定价体系很少有低价茶超越高价茶的,网店没上货,直接走实体,估计一是生产量少,二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我现在很少去派茶区去试茶样了,太不靠谱,对于感兴趣的茶我宁可花钱买茶样试,但茶样只能提供你对茶的初步判断及印象,想把一款茶喝懂,绝不是一两个茶样能解决的,普洱茶是不断变化的茶,会随着四季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如果你真正喜欢,认真选一饼茶,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你会感受到制茶人制作这饼茶的风格取向,思想表达。比如我非常欣赏的周云川老师的十二先生系列,把均衡二字运用得出神入化,犹如太极,浑然一体,只不过该系列茶对冲泡水平要求很高,还有就是太贵,呵呵。
还有观自在丹青系列的香如故,极端的拼配方式,充分展现了布朗山的苦韵,我估计制茶人是想体现佛家的“众生皆苦”的意境,追求的是大苦后的大甘,否极泰来,荣登极乐,可是我在喝这款茶时到没这个感受,可能我不信佛,这个茶给我是如饮烈酒的感觉,那时脑中萦绕的是轮回乐队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品茶,有时不只是品茶的滋味,还是品味一种情怀。
选对人选对茶,选对品牌选对茶,然而人比茶贪婪,品牌也无法保证品质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做到的又有几人,多喝多对比吧,时间会见证一切。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分享是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