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由于其独特的口感被人们接受,畅销海内外;并且普洱茶一直有“越陈越好”的说法,自然在市场流通领域中,越陈的普洱茶市场价格也越高,甚至有骨灰级收藏普洱茶者。普洱茶为何越陈越香,初入门的爱好者如何选择收藏的普洱茶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物质变化
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活性物质,不但是茶汤苦涩和浓强滋味的主要物质,也是茶汤色泽的主体构成物质,还参与茶叶色泽的形成。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具有较强的苦味和收敛性。其中以主体物质——儿茶素为首,儿茶素溶于水呈无色,但在光、高温、碱性或氧化酶等的作用下,儿茶素在空气中很容易自动氧化形成能溶于水、橙黄明亮的茶黄素;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并与多糖、蛋白质以及核酸等物质产生非酶促反应,形成一类复杂的红褐色的酚性化合物——茶红素;继而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水溶性褐色物质,即茶褐素。这三者的转化以及比例与普洱茶的品质密切相关。
在贮藏过程中,温度越高,空气相对湿度越高,茶多酚转化越快,下降幅度也越大;而儿茶素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直接影响着普洱生产的汤色和口感。
二、蛋白质的水解
普洱生茶在储藏过程中,所含有的游离氨基酸与茶多酚的自动氧化产物醌类形成暗色聚合物,在一定温、湿度下自身发生降解和转化,即水解成乙胺和谷氨酸;与此同时,茶叶中的蛋白质发生水解,使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因此在贮藏前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后期蛋白质水解速度减缓,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在组成和比例上也发生变化。占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比重的茶氨酸在储藏过程中直线下降,减少将近一半;还有对茶叶品种起重要作用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也大量氧化;而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的滋味。
三、厌氧或微氧下的醇化
普洱生茶储藏过程中,茶叶的淀粉发生水解和纤维素降解成为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因为普洱生产原料为晒青茶,淀粉酶发挥作用,使淀粉水解成糊精、麦芽糖,进而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葡萄糖,增加茶汤的醇厚度和甜度。
此外,茶叶中的不饱和脂肪醛在氧气下自动氧化生成醛类、酮类、醇类等物质,尤其是在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照的影响下,这些物质在半厌氧状态中产生大量次级代谢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药用价值将会逐渐凸显,如同品饮普洱“号级茶”与“印级茶”的时候,会被那参香(人参香气)或药香(淡薄的中药味)所深深吸引,这也就是次级代谢物遇热挥发所表现出来的。
年份变化
普洱生茶是鲜叶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和晒干之后所得晒青毛茶,而后经过精加工后压饼所得,新茶中所含的儿茶素氧化形成茶黄色,使茶汤呈现金黄明亮的色泽,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之下,普洱生茶进行不同的发酵,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菌在不同的湿度和温度中生长,利用外源酶来转化茶叶中的儿茶素、糖类、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加上微生物繁殖时释放的热能,一同作用于茶叶的色泽、滋味及香味形成。
详细地说来,普洱茶储藏过程中,有两个阶段,一是发酵,二是陈化;在发酵阶段,高湿状态下,茶叶会产生霉菌,茶面会变得灰暗,茶叶松软,茶汤会有混浊现象,汤色由黄转变为红,是茶黄素氧化为茶红素、茶褐素的过程,与此同时,儿茶素大量降解、氧化,多糖大分子水解为单糖,此时茶汤口感绵软,苦涩度降低,四五泡之后,茶汤透亮,口感变甜。而陈化阶段,茶叶在高温下,表面在菌类的作用下产生油光,茶汤变明亮,开汤后,前几泡甜香明显,陈香味也逐渐增加。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正是在不断的发酵和陈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口感愈发变得甘醇滑口,如此才能品饮和享受普洱茶的乐趣。
如何收藏
树龄在30年以下的茶树,茶树氮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做出来的茶叶滋味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而树龄在30年以上的茶树,碳代谢明显,生成大量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麦芽糖、蔗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制得的茶叶苦涩度低,甘甜度和醇厚度更佳。
树龄越大的古(老)茶树,所含果糖、蔗糖、果胶质和醇类、酯类物质的含量就越高。只有茶树树龄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产生化感。品尝有化感的茶品,特有的润甜感会在口腔和喉头化开,喝完后口中如同雨过天晴般清新干净。如之前喝了树龄相对小的茶而残留了苦涩味或其他不愉悦的味道,也会化解开来,口中只留下淡雅的甘甜和清润。化感较为难得,通常出现在树龄较大及土壤、品种、生态、气候俱佳的古树生茶中。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