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茶叶检验介绍如下:
指1840年至1949年期间的茶叶检验。检验手段以感官审评为主,并利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水分、灰分及色素等的检测. 主要对象是出口茶。清末民初,中国茶叶出口量大增,而作伪者也蜂起牟利,其手段主要有着色、掺杂等,严重影响中国茶之声誉,有关进口国均制订法律以堵其弊。1914年张
謇曾撰《拟具整理茶叶办法检丧条例》,历陈伪劣茶之危宮,并建议设立检验机构。1915年,浙江省温州地区自发成立“水嘉茶叶检验处”,1926年由瓯海茶叶公会接办,伪劣茶在局部地区略有收敛。1923年,台湾总督府曾成立茶叶检杏所,实施出门茶叶检验。1929年,实业部在上海、汉门两地成立商品检验局,并于1930年委任吴觉农筹办出口茶检验。1931年,实业部宣布对出口茶实施检验,同年7月和12月上海商检局、汉口商检局分別开始实施检验工作,于此同时,两商检局与中央农业实验所于1932年在祁门合办茶叶改良场,以图在根本上提高茶叶品质。1937年1月,实业部成立茶叶属地检验监理处,3月,公布《着色茶叶取缔办法》。1938年,各有关省成立荼叶管理机构。1941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茶叶外销受阻而出口检验也告停顿。 1946年,经济部先后恢复上海、汉门、广州、台湾等地的商品检验局,并恢复出口茶检验。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