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可能要得罪不少人了。
聊小青柑,有两个地名绕不开。一个是闽南,一个是广东。
闽南
茶在中国,先是药品后是饮品。以至于陆羽在写《茶经》时,一口气引用了《神农食经》、《食论》、《食忌》、《桐君录》、《本草》、《枕中方》、《孺子方》等六种医书。有时候茶可单独成药,有时候也与其他药材通用。中医方剂中,如今还有一种“川芎茶调散”就是由以茶在内的九种药材制成。
随着时间推移,以茶入药的习俗在中原留存不多,但在南方某些地区却保留了下来。据闽南老人讲,早年间家家都会做一种“百草茶”。每年端午当天,人人出门去采各种草药。回来之后,与茶混在一起挂在门后。过上三年五载,就可以当药用了。
家里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摘下来煮上一锅,喝下去病就好了一半。如今条件好了,作“百草茶”人少了很多。但在泉州的药店里,还是会有“双虎感应茶”、“清源茶饼”之类的药茶出售。这些都是以乌龙茶为基地,加以各种中草药配制而成。至于到底用的什么草药,那就是不传之秘方了。但从本质上,它们与民间自制的“百草茶”同宗同源。
这种“柚子茶”一般不作为商品,而是老人给自己儿孙们做的“良药”。以至于很多闽南人一提起这种茶,总是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
柚子茶,可谓是“小青柑”的远祖。
广东
一方面,新会陈皮本身就是很好的药材。另一方面,里面塞的茶也更为精细。闽南柚子茶,放的大都是乌龙茶。而广东的大红柑普,里面则选用上等的宫廷普洱。由此,“大红柑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论是药效还是口味,都要更胜一筹。
大红柑普,则算是“小青柑”的父辈。
各大城市
回过头来,咱们再聊聊火爆于各大城市的“小青柑”。从用料来看,它选用的是未成熟的“青柑”,而不是已经成熟的“红柑”。
论颜色,小青柑是青绿色,大红柑普是深红色。论个头,小青柑和乒乓球差不多,大红柑普则要胖出三圈。
“小青柑”一般一次投一颗,卖家也把冲泡方便作为优点宣传。殊不知,这其实是“小青柑”先天不足所致。
成熟的红柑生长周期长,造价也高,绝非小青柑可比。同时,需要时间的沉淀才可成为陈皮。商家等不及,便剑走偏锋的做起了小青柑。
在中药学里,陈皮要选用成熟的果实皮炮制而成。换句话讲,小青柑所用的材料无法入药。青柑与茶搭配,喝起来的确酸酸甜甜。细究起来,维生素C含量也不低。但论起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小青柑其实很弱。
几句实话
小青柑和柠檬茶,几乎可以划等号。
若真是想喝类似的口感,那不如选择传统的大红柑普或柚子茶。
小青柑并不神秘,它只是继“新工艺铁观音”、“金骏眉”之后的成功炒作案例而已。随着时间的沉淀,想必自有公论。
作为爱茶人,不必追求热门爆款,适口为珍,便是极好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