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茶界中,最火热的莫过于小青柑了,它小巧玲珑,冲泡方便,人见人爱,老少皆宜,是一道让人喝着便会深深爱上的茶中瑰宝。最近不少茶友问道柑普茶跟桔普茶有什么区别?总有不少茶友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除了外形上有些相似以外无论从原料、成本、功效上来看都有着巨大的差别。
首先,先分清楚柑、桔、橙子的区别再谈其它的:
柑、桔的概念实在太混乱了,柑普和桔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柑”和“桔”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科同属而不同种的木本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第43(2)卷表明,现在对于柑与桔的争议很大,对于柑和桔的见解各不相同,其中有研究认为柑是桔与橙的杂交种,从柑和桔的表面上也可以看出不同点来。
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白色小花,果实较大,果实球形稍扁,果肉多汁,味甜酸适度,有的微苦,果皮粗厚、海绵层厚,耐储藏。
常见的柑子有:潮州柑、新会柑、芦柑、金柑。
桔子也称橘子。果实较小,常为扁圆形,果皮薄,海绵层薄,味酸或甜,果皮与果肉容易分开,果瓣之间也容易分开,油室细小,经晾干或者干燥后也可入药使用。
常见的桔子有:砂糖桔、蜜橘、贡桔、冰糖橘、南丰橘。
柑皮根据采收时期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用不同采收时期的柑皮制成的陈皮,其药用效果也是不同滴!
青皮挥发油含量高,味苦涩,制成陈皮后药性较为峻烈,行气力猛,用于破气舒肝、散结消滞。而红皮则多糖类物质含量高,味微甜,制成陈皮后药性温和不峻烈,用于理气、健脾化痰。而二红皮则介于其间。
柑青皮
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之为青柑。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青皮的油酮类物质丰富,所以成品青皮含有丰富的挥发芳香油,泡水时更耐泡。
二红皮
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也叫二红皮、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叫二红柑。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质较硬,皮较厚,味辛带苦略甜。苦涩中略带有清甜之味。
大红皮
指果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也称为红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为大红柑。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明显。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冲泡后滋味温和甘甜。
柑普的制作工艺:
看似只有反复的几个简单步骤: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入茶、干燥。但成品柑普的成效还得看最后干燥的“火候”。
根据最后干燥工艺的不同来划分,分生晒、高温烘焙、低温烘焙、半生晒,不同的干燥工艺对应着的直接就是柑普的价格高低,下面,小编为你分辨一下孰优孰劣。
1、生晒
指纯生晒,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要完全晒干的话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在漫长的时间中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
纯生晒柑普茶前三年口感融合度不够,茶味和果香味不交融,需要在陈放三年后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口感融合度。
除此之外,纯生晒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靠天吃饭,天气说变脸就变脸,如果遭遇天气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容易出现柑普霉变、潮湿等现象。
所以现在企业一般不会采用纯生晒的工艺,除了天气不好掌控外,还有就是时间慢、产量低。
2、高温烘焙
温度70-80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高温烘焙时间短,成本低,且不受天气影响,烘焙出的柑普适即时饮用。但高温烘焙因为温度过高,就会使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黄有油润感,且柑普里的各种物质不能得到良好的转化,制作出的成品柑普较次。
现在市场上研究柑普的行家普遍认为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不具备陈化价值,即使存放再久,也不能转变成陈皮普洱。
但因高温烘焙时间短,便宜,产量也就高,利润也高,一些商家为贪图利益就会选用此方法来制作。不要担心,这里小编为大家支一招,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果皮相对较脆且表面呈现油润感。
3、低温烘焙
不高于45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低温烘焙相对高温时间较长,但保持了一定的后期转化空间,价格成本也就略高一点。但比生晒时间又短,不过不用承担生晒柑普的各种天气变化出现霉变的风险,因为它能人为掌控。
低温烘焙具备提香、彻底干透、保持活性的优点,且比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口感要好很多,是现在着重追求品质的厂家常采用的烘焙工艺。
4、半生晒
即半生晒低温烘焙,指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可以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其活性依旧保持。
半生晒低温烘焙既保证了口感,又使柑普中的各种物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也降低了因天气变化带来质变的风险,但消耗时间较长,此方法制出的柑普质量仅次于生晒柑普,一般茶叶爱好者会认为此方法制作的柑普口感较好。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