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普洱茶山头 >

云南白莺山是茶山也是佛茶圣地

时间:2023-09-14 09:31来源:爱说茶 作者:爱说茶浏览:
白莺山有一个传说,最早是叫白鹰山,常有白色的鹰在此栖息,宛若一树树的白花,因此被称为白鹰山,但鹰经常啄食村民的家禽,发生了人鹰之战。后来当地人把鹰改为了莺,白鹰也便慢慢地消失了。白莺是会唱歌的,于是,白莺山上,人、莺、茶也便开始出现了一片其乐融融的和
普洱茶
白莺山有一个传说,最早是叫白鹰山,常有白色的鹰在此栖息,宛若一树树的白花,因此被称为白鹰山,但“鹰”经常啄食村民的家禽,发生了人鹰之战。后来当地人把“鹰”改为了“莺”,白鹰也便慢慢地消失了。“白莺”是会唱歌的,于是,白莺山上,人、莺、也便开始出现了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像。茶文化的本质是“和”,“和”字怎样写?不就是一张嘴在树上歌唱么。白莺山的人有福了,他们可以在草木中自由地行走,而“人在草木中”——猜一个字,不就是“茶”么。
一位茶友留言说想了解“白莺山”,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佛茶圣地。因为内容较多,山头茶会分期分享,敬请众茶友耐心、持续关注!
【地理位置】白莺山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千米。
【白莺山气候环境】位置:北纬24°17′—24°39′,东经100°19′—100°21′
海拔:1800米——2300米之间
地势:南北纵距6公里,东西横距1.6公里
水系:东面澜沧江,西面安乐河(罗扎河支流)
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
年降水量:1252毫米
霜期:农历9、10、11、12、1、2
雾期:四季有雾,其中农历4、5、6、7、8月较为明显
白莺山所处的澜沧江中游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今天普洱茶生产原茶-------云南大叶茶的在种植腹地。这里水量充沛,土壤细腻,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是云南大叶茶种植生长的最佳环境。
【白莺山茶树资源】白莺山古树茶园方圆20平方公里,以自然树木稀疏分布,树龄最老的在2400年以上,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便逾万株。这些古茶树,有的如团似球,有的冠如华盖,有的郁郁苍天,让人叹为观止。
在白莺山古茶园,36个自然村镶嵌在千亩古茶园中。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角皆古茶,满山遍野是古茶,树型巨大,枝叶茂盛。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在云县寻茶,自然就得上白莺山,这中国的佛茶圣地。到了白莺山,就进入了一个茶的世界。这些茶树与人相伴,就生长在村子的房前屋后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是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宝库,,黑条子茶、白芽子茶、藤子茶、柳叶茶、红芽口茶、豆米茶、大叶本山茶、白芽口茶、贺庆茶,十三不靠的二嘎子茶……
【白莺山的茶文化价值】“古老的茶农
白莺山位于“忙怀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繁衍生息了,而这,一直也正是古濮人活动的重要区域。
濮人正是今天生活在澜沧江中下游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他们是茶最早的种植者和茶文化的传播者。
 
今天,生活在白莺山一带的布朗族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
“白莺古茶”
白莺山下是漫湾电站形成的澜沧江的百里长湖,对面是古树葱葱的无量山。神奇美丽的湖光山色,正在成为滇西旅游的神秘去处,真正让白莺山名动彩云南的却是那惊现于世的万株古树茶。
随着对白莺山古茶园的开发探秘,这些古茶树的来源便初现端倪,今天所能知道的是魏晋南北朝以前,这里只有少量但树木巨大的野生茶树存在,民间传说为,大茶树籽实成熟爆裂飞播周围,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野生森林,但真正让白莺山大茶园形成今天规模的时间当在唐宋,即云南南诏大理国的时期,而茶园的种植经营者,竟主要是出家的僧众。
“妙香古国”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盛行于云南。
由于云南地处中原与南亚沟通的十字路口,中原文化的渗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以印度为主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便大理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妙香古国”。
白莺山地处南丝绸之路即茶马古道左侧,山脚下是澜沧江著名渡口——神舟渡,这里交通便利,却又颇为僻静,于是便成为僧众修行出家的好去处。
据考证,白莺山在南昭时期便出现了相当规模有佛寺——大河寺,在以后的五百年间,大河寺及其他庙观更替,但香火不断,加上白莺山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交通便利,使避灾修行的僧众不断在这里云聚,于是,在漫长的五百年间,僧众们在讲经修行的同时,云南最早的佛教茶文化也在这里演示。
 
“禅茶一味”
白莺山立有中国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书写的“中国佛茶圣地”碑文。茶和佛有缘,自古就有“禅茶一味”之说,一禅一茶,两种文化,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僧家敬佛、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得茶,因而依山建寺,依寺种茶,早成古风。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佛禅宗大师,同时也是茶茗大师,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中,有数不尽的佛茶佳话。
白莺山大河寺的僧众,便在野生古茶林的基础上,不断通过种植扩大,加上后世少数民族参与种植,以形成今天的规模,同时,僧众为了品茶所需,又从不同地方旨进许多茶种。
现在的白莺山,竟然生长有二十几种古茶树,其中有十几种今天仍无法说明其名称,可以说,白莺山古茶园,既是云南现存最大古佛茶圣地,也是十分珍贵的古茶树基因库。
随着时代交迭,大河寺已淹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但白莺山的万株茶树仍朝吮晨露,晚沐夕阳,而且当年既是僧众们种植的古茶树,也一并恢复了野生状态,更加郁郁葱葱。
如今,白莺山还传有关于茶的古老歌谣:“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阿维山中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
白莺山人是把茶当成了图藤崇拜,他们有一个古老的习俗,无论迁徙到哪,都要在房前屋后栽种茶树,每年在采摘春茶前,都要唱采茶山歌,给茶王进香,朝拜茶树王。他们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进新房,要先洒茶和米,清明和祭祖时都要在供桌上摆茶水,在祭祀祖宗和神灵的供品中更是少不得茶的。
在白莺山的布朗人看来,茶是通灵之物,可以建立起人与神之间的联系,使凡人得到神灵的庇护。茶已成为白莺山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茶余饭后】2007年,云南茶价起的时候,云县白莺山一棵古茶树上采的茶卖了9800元。这条新闻上了当地的几家媒体,因为这棵茶树还引出了一段“茶为媒”的佳话。说的是,六十年前,一个年轻人向他心爱的姑娘求婚,但这个年轻人家里穷,他便以家中的一棵大茶树为聘礼,向姑娘作出承诺,如果成婚,这棵茶树每年所采的茶换来的钱都由她来支配。世事如烟,白云苍狗,一晃六十多年了,这棵茶树也见证了一段人间的尘缘。当年,被一棵茶所聘的姑娘,如今也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了。
白莺山是古茶树的自然博物馆,茶树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白莺山在茶界的地位该如佛家的普陀、五台,道家的武当、青城,武林中的少林、峨嵋。一个茶文化爱好者,是应该到白莺山走走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马古道 采摘春茶 茶文化 栽培型 山头茶 大叶茶 野生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山揭秘系列之安乐
茶山揭秘系列之安乐
茶山行我們又要上路了
茶山行我們又要上路了
茶的故事来一次茶山你全知道了
茶的故事来一次茶山你全知道了
上茶山乘邮轮茶企营销“套路”
上茶山乘邮轮茶企营销“套路”
茶山行之民族风情俘虏你的心
茶山行之民族风情俘虏你的心
我国几大名茶山、古茶树
我国几大名茶山、古茶树
茶山背后的灵性文字
茶山背后的灵性文字
古茶树应归谁管——茶山保护工
古茶树应归谁管——茶山保护工
上茶山不是上梁山
上茶山不是上梁山
谁把茶骗子“逼”上了茶山
谁把茶骗子“逼”上了茶山
茶山揭秘系列之曼糯
茶山揭秘系列之曼糯
洪雅茶学会党支部春来忙在茶山
洪雅茶学会党支部春来忙在茶山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