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等人,时间更不待茶,现下已是接近清明时节,匆匆十数天,天气依旧爽朗,春茶陆续在采收中。杨聘号春茶之旅持续进行,小编再次用镜头带你感受今年春天的气息,今天让我们探寻六大茶山之勐宋,一起深入蚌岗、贺南、大曼吕等神秘老村寨,畅享那蕴藉了整个冬季的温馨茶香。
勐宋,傣语意为高山上的平坝,地处横断山脉南缘地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绵亘逶迤,如龙蛇走笔,挥就出一部厚重、悠久而灿烂辉煌的史书,这部史书无疑是关于人类与天斗、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斗的奋斗史与成长史。那些耀眼的民族文化正有如璀粲的星座一般镌刻着人类的传奇。,生津快而丰,喉韵深沁。
勐宋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从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茶树来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勐宋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古茶园附近都有拉祜族古寨。清光绪年间已有汉人进入勐宋保塘、南本定居,做茶叶买卖。勐宋的茶种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第一站——蚌岗初制所
杨聘号蚌岗初制所外貌
蚌岗抬头云过耳,
山际乱绿入苍穹;
多少人间是非事,
散作游丝了无痕。
从勐海县出发,驱车数十公里,虽是初春时分,午后的艳阳却丝毫不减其火辣,闷热的车室里,我们带着那份爱茶之心,在高耸的茶山中缓缓行驶。云南茶山四季如春,蓝天白云,满野翠绿,一派葱茏,偶尔驶入雨林地带,巨大的古树参天生长,如果运气好,还能遇到出来觅食的野鹿。杨聘号蚌岗初制所就隐没在这苍茫的群山里,大约行车两三小时,沿着颠踬的盘山小道,一面临山,一面是万丈山崖,摇摇晃晃终于抵达了我们今天考察的第一站——蚌岗初制所。
蚌岗初制所晒茶场
热情的蚌岗初制所负责人邀请我们察看今天刚晒制的新茶,蚌岗地区的茶中性稍微涩,在初制所负责的大哥说蚌岗的茶必须谨防杀青过重,加工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经过富有经验的老师傅之手,才能做出好的毛料。
第二站——贺南初制所
下午三点,步出蚌岗初制所,阳光依旧猛烈地遍照着群山,暑气蒸腾,疏松的黄沙土在车后扬起一阵阵烟尘,车轮不断向前翻滚,翻过一个个土坑。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大约十公里外的贺南行政村,那里建有杨聘号贺南茶叶初制所,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尽管贺南初制所正在不断完善中,但我们已窥见它日后的面貌,贺南初制所规模较大,炒茶室和晒茶场都建得宽敞通风。
宽敞通风的晒茶场
初制所负责的大哥为我们冲泡了最近初制的新茶,滋味甘醇、茶香扑鼻,令人沉醉,难怪,在贺南行政村附近收集的新鲜茶叶要比其他地区昂贵一些。
初制所内部正给新收的鲜叶摊凉通风
正当我们在品尝今年春茶时,已是下午四点时分,不时有附近的茶农把今天新收的鲜叶背到贺南初制所集中。他们虽不精通汉语,但为人淳朴诚实,拿到初制所的大树茶叶绝不会掺杂半点小树茶的叶子。况且负责贺南初制所的大哥世代制茶,对茶叶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一片鲜叶到了他手里,是大树茶还是小树茶,不用“遛”就已知道了。
第三站——大曼吕初制所
高山平坝起烟岚,青峰岩下水澹澹。
名山有茗万世功,大曼吕茶金不换。
从贺南初制所前往大曼吕初制所,路途可谓艰辛,山路的岔口一个接一个,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导航地图难以派上用场。我们一路寻觅,遇到村寨便下车询问,还差点驶向那卡寨的方向,幸好有一位赶牛的少数民族族老人指引,比手画脚终于略懂了。我们驱车前往曼吕老寨的方向,绕过寨子边的山路,便通往曼吕大山。杨聘号大曼吕初制所便建设于曼吕大山上,我们一路留意,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大曼吕初制所经典的杨聘号招牌出现在挡风玻璃框里。杨聘号大曼吕初制所外貌
今天新收的春茶,鲜嫩肥美
初制所负责人是一位中年的拉祜族大哥,他详细为我们介绍了周边的村寨和地貌,以及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主要少数民族拉祜族的风土人情。谈话间,大哥拿出了新制的曼吕山大树茶,今年大曼吕的春茶,香气与滋味依然两全,茶气足,稳定性好,比较耐泡,回甘迅速,生津快而丰,喉韵深沁。可谓“近那卡之香,追南糯之甜”。层层把关,选定老经验制茶人初制毛茶,是杨聘号茶叶一贯秉持的工作态度。
离开曼吕大山,夕阳柔和地抚触着山坡上的万千棵茶树,回程的路依旧烟尘弥漫,但有晚风和夕阳一路奏歌,感觉寻茶之心轻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