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普洱茶山头 >

不要低估普洱江城的资源和茶历史文化底蕴

时间:2023-11-15 09:43来源:普洱人家 作者:包忠华浏览:
田房彝族发明帕卡茶 普洱市江城县有野生型古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乡保存最多,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 国庆乡田房村距离县城勐烈镇7公里多,彝
普洱茶
田房彝族发明“帕卡
普洱市江城县有野生型古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乡保存最多,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种茶历史久远,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
国庆乡田房村距离县城勐烈镇7公里多,彝族人在种茶的时候,也在茶地里种上些柏树和椿树,村子的房前屋后都是几百年老茶树。在20世纪30年代,田房村就有范玉祥章号、李金发上号等,专为敬昌号等茶庄、茶号提供茶原料,相当于今天的茶叶初制所。“帕卡茶”的制作工艺是田房村彝族人的一项发明,今年79岁白学英老大娘,是 “帕卡茶”制作的传承人。
 
江城茶史曾是重要茶叶加工集散地
江城茶史经历了发展、兴盛、衰落、恢复、复兴五个时期。勐烈街一直有茶叶上市,但产量少,主要供本地需要,没有形成规模交易。清朝光绪年间,有本地商人收购毛茶,加工成方砖茶,驮运80多公里至李仙江的坝溜渡口,然后水运至越南莱洲(勐莱)销售。李仙江进入越南后称为黑水河,为红河的最大支流,在海防汇入太平洋。1884年之后越南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航运、铁路、公路交通开始发展,从江城出口经营茶叶利润丰厚,勐烈街逐渐有商人开办茶庄、茶号经营茶叶,开设驿站、马店、马帮等,清朝末期为江城茶史上的发展期。
以普洱为起点的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五条,即东北路—前路官马大道、西北路—滇藏茶马大道、东南路—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西南路—宁洱澜沧茶马大道、南路—宁洱易武茶马大道。宁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宁洱—思茅—倚象坝—石膏箐—曼克老—圆盘山—阿树寨-—勐烈街—坝溜渡口(沿李仙江而下)—越南莱洲—海防港口,再经海防转运香港、澳门、南洋等各地,全程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当时是普洱茶销往国外最快捷的一条“水上国际茶叶之路”。
由于茶叶销路好、利润高,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江城茶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不断增长,记载,民国12年(1923年),茶叶出口已达1500多担,茶叶采摘面积已达到5000亩以上。当时,从普洱、思茅、墨江和易武等地茶叶也途经江城大量出口越南,不少普洱、易武的茶庄、茶号到江城开设分号,如敬昌茶号、江城号、胜利号、福泰隆茶庄、鸿顺茶号、泰来茶号、兴华祥茶庄、福泰昌茶号、同兴昌茶号、永茂昌茶庄、四合公茶庄、仁和祥茶号、群记茶庄、丰顺祥、许季瑞、太和祥等20余家,成为当时普洱重要的茶叶加工集散地。
 
江城的茶叶产量、出口量逐年上升,坝溜渡口成了转运茶叶等物资的商业码头,出现了一片繁忙景象。如今坝溜渡口因建设电站被淹没,但相距30余公里的土卡河渡口还依稀保留一些当年的影子。据土卡河村现年80岁的老人汪成清回忆,他家是解放后从坝溜村迁移到此,他曾随父亲用木船(猪曹船)运茶叶沿李仙江而下到勐莱(今越南莱洲)。一般是雨水收后,9月份开始航运,到第二年5月都可以通航,每条船可装运茶叶1200市斤,运费120块花钱(旧时货币),往返约一个月,李仙江有上百条小船穿梭其间。
当时江城茶叶面积近万亩,茶叶出口最高时达到5—6千担,如今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发现的古董“号级”普洱茶,很多是江城老字号生产的。勐烈街却是商铺茶庄林立、酒楼客栈鳞次栉比,商人马帮接踵摩肩,一座边界贸易古城逐渐形成了,从目前呈现的古城建设规模、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其繁华程度与内地古城不相上下。民国初期到1942年是江城茶史上的兴盛时期。
 
20世纪30年代随着英、法在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殖民地国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西方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中国茶叶在生产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特别1942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后,日军占领封锁东南亚,对越南实现“经济管制”,江城茶叶对外出口完全阻断,县内茶叶市场萧条,很多茶庄停产倒闭,茶叶生产受到严重打击,当时有资料记载“茶叶价格一落千丈,不少弃之于地,殊为可惜”。农村的大片茶园任其荒芜,甚至不少茶树被砍伐,改种粮食,到1949年,全县茶叶产量仅有225担。1942年到1946年是江城茶史上的衰落期。
抗日胜利后,江城茶叶出口有所恢复,但大不如前。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6年,江城县先后恢复老茶园6000多亩,新植茶园2000余亩;到1979年底,新植茶园面积达4600亩。1946年到1979年是江城茶史上的恢复期。
1980年,实行包干到户,政府为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制定系列扶持政策,特别1987年以后,随着江城牛洛河茶厂、明子山茶厂、勐康茶厂的相继建成,以及各乡(镇)大大小小的个体私营茶场的创建,各乡(镇)农户自发的种植,江城茶叶生产发展达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到2012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13.6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4亿元,成为普洱市的主要茶区之一。改革开放后为江城茶史上的复兴期。
 
银生古城、宁洱古城、勐烈古城是普洱市马背上驮出来的三座古城。勐烈古城在三座古城是最年轻的,但也是目前相对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中段还能看到古城当年的风貌。今年4月,我到勐烈古城拍摄纪录片时,在一栋已经拆除当年开马店的乱石堆中发现一个栓马桩,刻有“公称一担”字样,这在更早时期是作称坨使用的,勐烈古城的老住户家里还保存有当年压茶饼的石模等珍贵文物,上年纪的老人依稀还记得那栋房子是哪个茶庄的。可惜这些非常珍贵老房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不断被拆除后建盖新楼,放眼全国类似的老房子比比皆是,但凝聚着如此深厚普洱茶历史文化的则是独一无二。
江城茶史被低估积极挖掘有意义
江城县茶历史文化非常丰富,但挖掘不够,其历史和经济价值被低估。应积极挖掘“水上国际茶叶之路”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帕卡茶”制作工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对田房古茶园全面提升开发,打造田房村古茶园品牌。尽快对古城现存老建筑采取抢救性保护,制作老字号茶庄、驿站的牌匾及简介,确认遗址考证工作,对现存老建筑进行挂牌保护,修复一栋老宅改建为“江城茶史文化博物馆”。出台相关保护措施,引进大企业,对勐烈古城进行系统规划、保护、开发,把它建设成为在普洱乃至全国普洱茶历史文化与边陲古城相融合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旅游圣地之一。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历史 茶马古道 茶叶市场 易武茶山 六大茶山 茶叶采摘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历史最早的贡茶园
历史最早的贡茶园
那卡茶的历史
那卡茶的历史
江西茶叶历史的发展
江西茶叶历史的发展
僧帽壶的历史
僧帽壶的历史
九华茶的历史
九华茶的历史
杭州茶叶历史
杭州茶叶历史
普洱茶历史勾勒
普洱茶历史勾勒
武夷茶的历史影响
武夷茶的历史影响
历史上普洱茶的包装设计有哪些
历史上普洱茶的包装设计有哪些
茶膏的历史
茶膏的历史
邦东茶的历史文化
邦东茶的历史文化
紫砂泥的挖掘历史
紫砂泥的挖掘历史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