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有提到过,多年来专家根据云南茶树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栽培云南大叶种的主要条件,将云南茶叶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等级划分,但这仅是某一方面的依据,并不能作为评判一个地区是否可以发展茶叶生产的主要依据。
滇西茶区和滇南茶区种植、制茶历史悠久,水湿热条件较优越,具有建设世界一流茶区的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是我国发展茶叶的最适宜地区之一。
根据《云茶大典》中详解,我国滇西茶区包括有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州、市的19个县。
该区为云南主要产茶区,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7摄氏度至19.5摄氏度。全年有霜日数少。年降雨量腾冲、龙陵较多,为1415毫米至2100毫米,其他地区年降雨量为1100-1330毫米。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部分地区砖红壤性红壤、黄壤,PH5.0-5.5左右。茶园面积占全省的50%,产量占全省的60%,共分布着4个茶系10个茶种,及大苞茶、厚轴茶、五柱茶、大理茶、滇缅茶、勐腊茶、德宏茶、拟细萼茶、普洱茶等。
滇西茶区是云南茶叶的主要集中产区,也是滇红的主产区,其余生产滇青、普洱茶,其中主要生产滇红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昌宁、龙陵、腾冲、潞西等县的滇红产量占全省的75%,凤庆红茶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声誉。
滇南茶区,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等四个州、市,24个县。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至21.7摄氏度,全年有霜日较少,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量80%,集中在5-10月。植茶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分布有4个茶系、22个茶种、2个变种。茶园面积占全省的36%,产量占全省的28%,其中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为滇红和普洱茶的原产地。滇南茶区西南部多数县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在勐海、澜沧、景谷等地保存有大面积的古茶园,通常树高10-20米。
滇中茶区,包括昆明、大理、楚雄、玉溪四个州市,共20个县,年平均气温各地悬殊较大,年降雨量分布较不平衡,植茶土壤大部分为山地红壤和少部分黄壤,PH5.0-5.6,为大、中、小种的混交过渡区。本区茶园面积占全省的8%,产量占全省的5%,主要生产各种滇青、滇绿。
滇东北茶区,包括昭通、曲靖两个地区,共12个县产茶。年平均气温在13.0摄氏度至17.8摄氏度,霜期较长。年降雨量800毫米至1100毫米,年相对湿度70%至80%。植茶土壤为山地红壤和少部分黄壤,是中小叶种种植区。该区分布着3个茶系、5个茶种,茶园面积占全省的4%,产量占全省的5%,主产绿茶。
此外还有滇西北地区,包括丽江、怒江、香格里拉,茶园面积占全省的0.16%,产量占0.12%,面积小、产量微,该区分布有1个茶系2个茶种。(以上精彩内容,节选自《云茶大典》)
按照综合因素,云南茶区共分为这五个茶区,每个区域的茶叶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具体还是得因地制宜、谋求发展。更多关于云南五大茶区的划分的详细内容,请查阅《云茶大典》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