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不幸,普洱茶原本就是历史名茶,现在又成了时髦茶。在过去二十来里,普洱茶一直在茶界江湖中混得风生水起,稳居茶中霸主地位,主要靠两大法宝:云南大叶种和越陈越香,前者是其“身份”的一个明显标志,后者是它“特质”的一种任性彰显。
“越陈越香”暂且不说,就说下让普洱茶身份受到质疑的“云南大叶种”。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普洱茶一度借此秘籍横行于沧江两岸数年,麾下弟子无数,才俊倍出,以冰岛挂帅班章领头,从临沧到思茅,从勐海到易武,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原本一路顺风顺水,可巨人也有阿喀琉斯之踵,普洱茶也有一大污点一直招人诟病——就是家门中出了倚邦小叶茶这一异类,这也是普洱茶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隐痛了。
普洱茶,倚邦永远是一个避不开也绕不过去的话题。
说起来历史上的普洱茶扬名立万之时,倚邦茶也是居功至伟。
普洱茶在历史上有一段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它成为皇家贡茶向朝廷岁贡的黄金时间,从明隆庆四年至清光绪这段黄金时间,成就了两个历史上大放光彩地方,其中一个是成为滇茶重要集散地的普洱府(现为宁洱),另一个便是统辖古六大茶山的重要原料和生产基地—倚邦。
这一时期的倚邦在古六大茶山中独领风骚,史载:“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砖)、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倚邦本地茶叶又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着倚邦”之说。曼松寨是极富盛名的贡茶产地,与普通纳贡的官茶不同,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专用的贡茶。据史料记载,皇帝指定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所以其他茶山的茶农,均得出钱购买曼松茶叶上献皇帝。
普洱茶如今又火了,倚邦茶又成了新的热点,其一还是因为有戴过贡茶皇冠的曼松茶。现今倚邦王子山、背阴山等处遗留的为数不多的曼松古茶又以品质绝佳、价格奇高又产量稀少,成为众多普洱发烧友心目中一泡难求的土豪茶;另一个原因却是关乎其身份问题,一个长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又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倚邦茶小叶种的形象与现今定义的大叶普洱茶不符,以云南大叶种为标志的普洱茶家族里,为何会有小叶种的倚邦这一另类?
对于这一问题,现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明清时期茶马贸易的兴盛和普洱入贡名声大噪带来的放大效应,致使很多外族涌入这片热土淘金,其中就有携带当地的小叶茶种的来自四川的茶农,在这里种植了这些种茶,所以有了今天的倚邦小叶种,另一种说法是则认为倚邦小叶茶也属于大叶种系列,因其特色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土壤让它发生了变异,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当地俗称猫耳朵的小叶形状。
我们先看第一种观点。由于在倚邦、曼林、曼庄3个最早生产普洱茶的古茶山发现了上百亩连片的小叶种古茶园,小乔木型,绝大多数的茶叶叶片色泽呈深绿或绿,有人认为这是历史上四川人或石屏人甚至可能是江西人带来的,这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与内地古茶区在茶叶种植、加工、工艺技术和茶文化交流的活见证。
历史上对最早进入六大茶山等地做茶的四川人的文献记载中,最早也就清雍正年间的曹氏家族,而从《明·滇志》的记载可以看出,包括倚邦在内的六大茶山,在明朝中期已经茶园成片,曼松茶也在明代便成为贡茶,至清雍正七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实行改土归流,曹氏家族管理倚邦茶山时,没理由放着原来的贡茶不要,舍近求远从四川老家拉茶种来栽种。
倚邦独有,猫耳朵
明朝末年,进入易武等地做茶的汉人是江西人和石屏人,即便他们中有四川人,也不太可能自带茶种来易武等地种茶,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人物(如同曹当斋这种有号召力和权力之人)来领头,不可能越过当地土司自行开辟那么大的一片茶园。何况现在发现云南境内优乐、景迈、勐宋等普洱核心产地也有不少中小叶种茶树,没有任何证据和迹象解释“xx带茶种来载种”这一难以自圆其说的猜想。
看来倚邦小叶是否是外来和尚带来,不管是四川人还是江西人带茶种进行栽种,都无从考据,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倚邦茶山,人称有小叶茶,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多次考察过象明、倚邦一带的茶山。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叶面大小只是一个参数,不是品种划分的绝对依据。同一品系的多元性状,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云南少数民族认识、发现、筛选和种植茶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交通与外部完全隔绝的状况下,这个过程是独立完成的。人们用了几千年时间,从众多的野生茶树中挑选了最适合人类饮用、茶类物质最丰富的普洱茶种。从植物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品系拥有的多元性状越繁多,除了证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外,还证明了种源结构丰富多彩和种系发展源远流长。多样性的云南大叶种群落成员,全面反映了云南众多的野生茶树和丰富的茶缘植物的历史和现状,证明云南处于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习惯上将叶片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小叶种,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特大叶种,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那卡、困鹿山、黄草坝等。变异之说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这么多茶区都会有小叶种存在,但通过对比倚邦等茶树小叶的外形和理化成分,发现和内地小叶种的区别不大,且大面积的物种变异似乎在植物学上难以解释。
通过咨询茶学专家虞富莲,虞老师倾向于倚邦小叶种是外来人带来的内地茶种栽种,至于倚邦小叶种和内地小叶种的茶品在口感滋味上、耐泡度上存在的明显差异,得益于云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倚邦小叶种的归属之争,和普洱茶类别所属之争一样,至今仍无定论,悬疑离奇的身世和充满争议的归属话题,也许正是普洱茶和倚邦茶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