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普洱茶山头 >

易武普洱茶山头:贡茶的第一站

时间:2018-06-21 13:43来源:昆仑说茶 作者:昆仑说茶浏览:
普洱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后渐以易武山为主。清康熙年间,易武、倚邦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即由于色香味具佳而倍受皇室成员青睐。
追溯普洱茶的品饮历史,惟易武茶区历经漫瀚时光的淬炼,难能保留下来一脉清晰而历历可溯的品饮记忆:无论是走入清代宫廷的贡茶,还是老茶品鉴中之四大“号字级”的珍品,都有着分外鲜明的“易武出身”。正是在这一点上,寻源易武,亦可谓“温故而知新”。
本期笔者就带各位虫们穿越到几百年前,看看天朝贡品:易武的繁华历史。
大约四百年前,易武的“嘉木真香”吸引了大批异乡人投奔而来。他们开茶园、办茶号、贡普洱、辟古道,带给易武一片新景象。自此,在经历了元时的冷寂之后,易武茶又迈开脚步,开启了新的征程,开始它数不尽的繁华时代。
 
从雍正到乾隆:易武茶山七十年
明朝末年,江西和云南石屏的汉人进入易武,开始在易武贩茶或制作土特产品出售。当时的石屏,地势偏僻,人多地少;风雨不调时衣不暖体、食不饱腹。生计艰难唯有奔走他乡。许多南下的石屏人看到六大茶山地区气候适宜,土地宽广肥沃,大面积弃荒的茶园谁恢复属于谁,于是大批相约而来。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量茶人“奔茶山”涌入易武,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有载:“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府成立时,大量的石屏人被易武土把总招募到易武开辟茶园。(注:“土把总”是封建王朝戍边驻军职衔,即任用土著首领或民族头人为军队长官。在其辖区内,土把总集行政、军权于一身,为最高统治者。)但因当时茶山事端不断,清政府“严禁客商入山作茶”。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云南实行“茶引”制购茶,此时茶商才得复入。(注:“茶引”是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类似现代的购货凭证和纳税凭证,同时也具有专卖凭证的性质。)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渐渐放宽,上万的汉人涌入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建新茶园,进一步促进了易武茶叶的种植生产。至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绵延100多公里,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一派兴旺之象。
易武成了一座著名的茶山。从清雍正二年(1724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这70多年,是易武茶山最强盛的时期。自此,贡茶兴,易武成为茶人眼里朝圣地。
 
在这期间,不得不提的,是“贡茶第一镇”这一称号。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它作为易武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茶人翻山涉水前来感受易武的独特茶韵。
贡茶制度起源于西周,以后逐渐严密。清朝是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普洱贡茶的兴盛和顶峰时期。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罗养儒著《纪我所知集》载:“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可知普洱茶作为贡茶北进京师始于清康熙年间。雍正七年(1729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设置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阮福《普洱茶记》有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可见普洱茶入贡朝廷倍受欢迎。《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普洱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后渐以易武山为主。清康熙年间,易武、倚邦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即由于色香味具佳而倍受皇室成员青睐。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指定易武茶区年解贡茶66666斤。(注:“6”古音谐“禄”,是吉祥的象征;而且还有“六六大顺”“六六有福”等说法。)自此,易武成为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
 
从道光到民国:易武茶业九十年
易武茶史上的第二个高峰阶段,是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这90多年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当时,它是普洱茶的交易和集散中心,茶庄、茶号遍布,一些茶商甚至把商号开设到了香港和国外。“易武正山七子饼茶”名扬海内外。
清代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蛮砖、蛮枝、曼撒)先以倚邦为重镇,但到了清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六大茶山也开始衰落,尤以倚邦等为重。六大茶山(易武、曼撒、蛮砖、革登、倚邦、攸乐)称号有所变更,以易武为主要重镇。《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嶍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据《茶祖史话》及李拂一先生著《镇越县新志稿》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茶区年产干毛茶7至8万担。”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一书中有云:“普洱五大茶山,相距不远,以易武为中心集散。”从19世纪末始及民国时期内,易武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新的茶区茶叶集散地。也就是说,易武的普洱茶,是集种植、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易武几乎浓缩了普洱茶在清代发展的历史。
 
清代以前,易武以生产晒青毛茶为主,这些晒青毛茶马帮驮运到思茅、普洱,再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清代初期,石屏人“奔茶山”陆续到达易武,扩展茶园、兴建茶庄,就地加工、运销普洱紧压茶。这样一来包装、转运、销售都比散茶方便许多,于是各地茶商都把散茶收购到易武加工后再运销各地,倚邦、曼砖、革登的茶叶大部分也都运抵易武加工。
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易武人不仅卖茶,还卖药材、洋布、洋油、棉花。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到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海关。而至民国时期,《版纳文史资料》有数据记载:1912年易武茶区产茶5000担(1担=50公斤),比倚邦、曼洒、曼庄、革登四茶区的产茶之和还多;1957年易武茶区产茶1250担,也多于倚邦等四茶区的产茶之和。1929年成立镇越县时,易武一度成为县府所在地。
 
在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就不得不提易武的“茶马古道”。其实远在唐代,易武就曾是南诏政权的“利润城”,在茶马互市以及与吐蕃关系的维系上,都发挥了很多作用。明代以来,商贾、民众出资出力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道;道光十年(1830年),在磨者河上首建永安桥,连接易武和倚邦;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从此易武茶内销西藏、思茅、元江、石屏、昆明等地。易武东部又直接国界,历来即是通往东南亚的陆路口岸,成为六大茶山的茶叶集散中心和内外商品流转地之时,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分开去,除了进京、进藏的2条线路外,其余都通向了毗邻的国家: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等。
 
据史料记载,在易武的鼎盛时期,这里的常住人口多达十余万人,其繁华景象可见一般。遥想易武当年,建房、修路、造桥,热火朝天;商号、茶庄、店铺,鳞次栉比。每天都有一队队的马帮往来络绎不绝。青石铺就的古道上,他们踏着夕阳、怀着兴奋而来,又在清晨迎着朝旭、带着陈香肆意的普洱茶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继续向远方出发。
明清以后至民国时期,可以说是易武茶的“风云时代”:“普洱”成为“易武”的一个标签,“易武”渐成“普洱”的一个关键词。时代风云变幻,易武茶重新出发。古道尘土飞扬,那是易武茶征战四方的身影。无论历史过去多久,易武茶的这段“风云时代”都是普洱茶历史上不可磨灭、无可替代的浓重一笔。贡茶名下的盛荣,茶马道上的陈香,连带易武的千年历史,都发酵成了这一杯浓酽,深重而醇厚。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历史 茶马古道 晒青毛茶 普洱茶记 普洱府志 易武正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山头:南糯山的传说
普洱茶山头:南糯山的传说
知名普洱茶山头的茶青在制作过
知名普洱茶山头的茶青在制作过
普洱茶山头概念日趋弱化须得这
普洱茶山头概念日趋弱化须得这
易武普洱茶山头之丁家寨和弯弓
易武普洱茶山头之丁家寨和弯弓
也说普洱茶山头论
也说普洱茶山头论
27个普洱茶山头特色口感大全
27个普洱茶山头特色口感大全
那卡——谜一般普洱茶山头
那卡——谜一般普洱茶山头
盘点普洱茶山头之布朗山脉的好
盘点普洱茶山头之布朗山脉的好
普洱茶山头小户赛——既有冰岛
普洱茶山头小户赛——既有冰岛
普洱茶山头易武弯弓茶树生长环
普洱茶山头易武弯弓茶树生长环
普洱茶山头曼迁、曼庄、曼林茶
普洱茶山头曼迁、曼庄、曼林茶
普洱茶山头张家湾、高山口感特
普洱茶山头张家湾、高山口感特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