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很久之前就想和大家聊了,但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今天在一位茶友的提醒之下才想起来,就趁热打铁和大家聊一聊。
我们还是以易武产区开始,它的名声在普洱茶界中历史最为悠久,名山、名寨茶也是最多的,古六大茶山当中它就占了5个,名茶多也是自然。易武产区其实是包括了两个乡镇,一个是易武镇,一个是象明乡。自古易武就是一个普洱茶相对比较集中的交易地,产自古六大茶山的茶有很大部分是从易武这个地方运出去的,因此凡是从易武地区易武镇运出去的茶人们都统称为易武茶。这与普洱茶名字的来历是有些相似的,普洱茶名的来历我之前就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在2000年以前,大家在市场上基本上是见不到什么弯弓、落水洞、麻黑之类命名的茶的,见到的都是比如说易武正山、易武春尖之类的茶,就连什么易武乔木、易武老树都很少见,当时大家都标榜自己的茶为易武正山或易武春茶。所谓易武正山实际上指的就是曼撒,或者就是所谓易武七村八寨的统称,基本上不会以某村、某寨来命名,因为当时大家都认可大拼配的这种做法,认为单一村寨的茶制成商品后的品质没有拼配的好,层次感差了很多。
进入2003年后,开始有一些不怎么知名的小厂家,推出了少量以村寨命名的商品茶,为的就是与大厂和有名的茶号进行差异化竞争。毕竟当时普洱茶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小的,僧多粥少,小厂正面和大厂硬干肯定不是大厂和那些名茶号的对手,进行差异化命名也是一个可行之策,所以有了以村寨命名茶的出现,而大厂对此是完全不屑一顾的。
这种少量以村寨名字命名的,最先出现的村寨名显然就是易武七村八寨之中的麻黑、落水洞、刮风寨了,这种不温不火的小众产品一直持续到了2008年之后。当然,在这个期间布朗山的老班章强势崛起就证明以村寨命名的玩法大有钱途,因为赚了很多钱,于是易武这边就开始了规模化以村寨命名的普洱商品茶的模式,并且迅速的被市场认可。于是有更多的以象明乡村寨命名的茶出现在市场上,也迅速被市场接受,并且在价格方面还创出新高,各路茶商蜂拥而至,挖掘出更多的以新名字命名的茶来。
也就是把那些大家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地名、寨名等等就用来命名这个茶了,甚至以村寨命名的都嫌地域广了,于是把一个寨子分成了几个名字的茶来炒作。比如说汉族的丁家寨就有一扇磨、香椿林,瑶族的丁家寨就出了弯弓、百茶园,同庆河又有中山上寨、中山下寨之分,而刮风寨又分茶王树、三家村、冷水河等等,这种新名字层出不穷,最近几年又开始出来什么王子山、背阴山、天门山、蟒蛇箐等等,搞得人们是头晕眼花。很多名字都是最近几年是第一次听说过,光是记这些名字我个人认为都够呛,更别说去一一品尝它们。
说老实话,一般茶友想要接触这些茶基本上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它们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但为什么茶商们会乐此不疲的将这些普洱茶越分越细,区域越分越小,到目前为止,甚至于把一颗主茶树上的茶都分成了三种来炒作呢?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下期接着聊。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