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云南的茶山,很多茶友都知道古六大茶山“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而新六大茶山,却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新六大茶山的基本情况。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和景迈山。
一、南糯山茶山
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位于东经100°31'~100°39',北纬21°~22°01'之间,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C,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南糯山村委会辖30个自然村寨,居民均为哈尼族。
南糯山普洱茶特点
南糯山普洱茶因气候、海拔、土壤等地理环境的不同,不同寨子的呈现不同的特点。整体来说,南糯山的古树茶的公认的基本特征是:当年茶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二、南峤茶山
南峤(如今名为勐遮)是享有盛誉的普洱茶源头之乡——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原南峤县),是新六大茶山之一。
南峤镇地处勐海县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28′-100°10′,北纬21°62′-21°91′之间,距县城22公里,东邻勐海镇,东南连勐混镇,南与打洛镇交界,西南和西面与巴达、西定乡接壤,北依勐满镇,是云南省较大的坝子之一。
最高海拔2147米,最低海拔1172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255米,海拔相对高差975米。年均气温为18.4℃,年均最高气温26.1℃,年平均最低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1201.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61.6毫米,雾日约100天,相对湿度80%,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森林覆盖率为43.9%。素有“滇南粮仓”、“版纳粮库”、“渔米之乡”之称。
南峤普洱茶特点
三、勐宋茶山
勐宋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从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茶树来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
勐宋普洱茶特点
揉捻较紧结,故入口苦涩味稍重,但化得很快,香气高扬而沉实,口感饱满丰富,回甘强而持久。唯汤质下沉感稍弱。
四、布朗茶山
布朗茶山位于滇南边陲勐海县中缅边境,是我国唯一布朗族民族乡,也是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茶山平均海拔在1600米以上,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全年雨量充足,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布朗古茶山主要包括老曼峨、老班章、新班章和曼新龙等寨子的古茶园。
布朗茶山普洱茶特点
五、巴达茶山
巴达,傣语地名,意为仙人脚迹。位于勐海县南端,属西定乡,距离勐海县城58公里,距离西双版纳州府景洪110公里,与缅甸接壤,为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因其山脉形似大象,故又称“象山”。
巴达山的茶园分布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着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
巴达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普洱茶种,海拔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普洱茶特点
巴达山普洱茶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条索紧结黑亮;开汤后茶汤汤色金黄、叶底黄绿、齐匀;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
六、景迈山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
景迈山以普洱茶盛名,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内,其中帮改村、笼蚌村、南座村、那耐村、景迈大寨村、勐本村、芒埂村、糯干村、芒洪村、翁哇村、翁基村、老酒房村等10多个自然村组成了占地面积2.8万亩的景迈山万亩古茶园。各村的茶鲜叶都已“景迈山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