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茶山总是带着神秘的面纱而鲜有人真正地了解和熟知,除了本身地理位置的偏僻难寻外,还有树种特殊的缘故。众所周知,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有着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和原始的茶树树种,并且能够从云南各个茶山上,通过不同的树型、树种,来拼凑出完整的普洱茶进化历史。
在云南的众多茶山当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古六大茶山了,古六大茶山属于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林木苍翠,柯枝交臂,藤蔓缠绕。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茶叶醇香浓厚的特点,历来是传统优质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不过这里的茶树并非全部都是乔木大叶种,比如说在象明乡的多个村寨生长有小乔木或者灌木型的中小茶树,其中即包括象明乡倚邦及象明乡曼庄等。
说到倚邦茶山,这便是一个传奇的开始,倚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茶区,既有大叶种、也有小叶种。只是相对来说,它的小叶种更为典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就对它产生了一个片面的认识。现在人们对于倚邦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贡茶、王子茶等等一系列华贵的尊号,但回到倚邦,越了解它,其实越能感受到它不同于其他茶山的美。
在傣语中,倚邦意为“茶井”,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料记载,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其中名号最大的曼松茶,更是早被钦定为皇室专享贡茶。曼松备受青睐的原因,得益于倚邦在古六山中,是海拔最高的茶山,且有着1300米的海拔差异,这般独一无二的地理气候也因此造就出独特的中小叶种,并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饱满野韵。
不过对于倚邦茶为何会在云南这片土地上呈现出另类的小叶种,很多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云南茶叶种植资源专家张芳赐教授经过多次考察后得出结论,所谓的倚邦“小叶种”,其实它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与四川的小叶种茶树性状对比下来,两者完全是两回事。毕竟叶面大小只是一个参数,不是品种划分的绝对依据。同一品系的多元性状,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一个植物的表现型是由植物本身的基因和外界环境一起决定的。
并且也有其他的专家学者称,云南的大叶种只是一种统称,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植物分类,植物的叶子很容易受季节、产地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变化,而且即使曾经倚邦茶种并非本土茶种,是其他地方的茶种随着地壳变化等来到倚邦,也在这里繁衍了好几百年了,它的品质性状,早就与刚来的时候相差甚大了,因此哪怕是小叶片,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普通的小叶种茶类。
如今,倚邦茶的这个特点,也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运用起来,比如虞富莲老师在《中国古茶树》一书中提出“大叶拼小叶,品质优”的观点,虞老师表示由于小叶茶富含氨基酸,与大叶茶拼配加工,两者生化成分互补,能够使茶叶鲜爽度增加,所以茶界一直有大叶拼小叶品质优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