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曼松贡茶有多传奇?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曼松茶如今的萧条?曼松茶之后能否重回昔日的辉煌?
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昔日的贡茶之山——曼松。
九州通及的曼松大道
说到曼松山,就有名的就是王子坟和龙脊路了。先说“王子坟”,西南边的深山老林的一堆土冢里,埋藏的是到底是哪个朝代的王子?
一种说法认为是南昭王子,当年位于云南大理的南昭国发生哗变,一位王子就逃难至此,落魄地过完一生后,当地的百姓就将他葬在曼松山,故名“王子坟”。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朱家皇帝,当年李定国拥永历帝在昆明登基,建立“南明”,后来被吴三桂的清兵追杀,永历皇帝的儿子或侄子就逃到了曼松。
相比与众说纷纭,但只剩一座矮矮土包的“王子坟”,“龙脊路”则显得更为沧桑,与古六大茶山的辉煌与紧紧相连。
有人说倚邦老街那条斑驳的石板路是“龙脊路”,实际上曼松山依着“王子坟”下来,也有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平坦宽阔大道,而且在当年更加重要。
以今日的眼光看来,这条大道也称得上宽阔,在当年更是一条,顺着曼松山腰蜿蜒而去的“高速公路”,最终和倚邦老街的石板道连接起来。
这才是完整的“龙脊路”,龙头在倚邦,龙尾就在曼松丫口,从龙尾走出,一条通向老挝,一条可至越南,一条通向缅甸,一条直达普洱,堪称“九州通及”。
当年这条承载着马蹄铮铮,川流不止的繁华商道,如今已被草丛树木所掩盖,只有历经磨难后仍宽宥的路基,在诉说着当年的历史。
传奇贡茶与繁华落幕
当年深在群山的倚邦和曼松,能建立如此雄伟的通天大道,除了是古六大茶山的中心地位影响外,与曼松茶的传奇贡茶史也息息相关。
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曼松茶色香味俱佳的优异品质被当地的官员发现,并委托在京的大臣献给了当时的皇帝明宪宗。
随后,明宪宗指定曼松茶为皇室贡茶,每年都要上供给朝廷,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年间,都是由倚邦土司和易武土司分别采办,由倚邦土司总负责。
虽然这段故事只是流传于曼松山的茶农之间,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古六大茶山生产的普洱贡茶受到清廷喜爱,却是有着无数历史文献记载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受到了皇室的偏爱,普洱贡茶也被上行下效的官员看做是身份的地位的象征,供不应求的曼松被层层剥削,蒙受了许多无妄之灾。
尤其是在清代末期,上供给皇室的贡茶已达100担,而各级官吏吃拿卡要的数量竟多达200担,这些都要当时各茶山的茶民共同承受。
由于此时“曼松最为味好”的名气已经传开,300担的贡茶还都指名道姓地要价格最贵的曼松茶,交不上就要杀头,导致倚邦山的茶民心力交瘁,人心惶惶。
到了1942年,实力衰退的倚邦又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这一年攸乐山的攸乐兵叛乱起义,攻入了倚邦这座茶叶重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临走还直接火烧毁了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地位尊崇的古镇,据说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不仅让镇上的木制建筑灰飞烟灭,还直接导致了倚邦茶山的萧条。
山高云深的优越生态
曼松山能生长出品质优良的古树,茶农说是因为当地的土壤能“遇水成泥,遇风成石”,从科学角度说,就是具备优良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
实际上,曼松的土壤主要为风化页岩土,属于一种酸性红壤土,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让曼松茶树长出的叶子,具有一种独特的鲜甜滋味。
而且曼松的海拔在一千多米,常年云雾萦绕,日照会形成漫射光,太阳光照会受到一定的削减,有遮阴的效果。同时茶叶的纤维又很细,口感也相对细腻。
在这种优越的生态环境下,重现曼松贡茶贡茶昔日的荣光,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现在重建曼松贡茶园时,提出了“ 古法稀植”的概念。
现在曼松山的各类植被都受到了严格保护,茶树和其他乔木类交错杂生在茶园里,彼此保持合理间距,以平衡暴晒时间和湿度条件。
如今曼松山植被繁茂,地面常年覆盖一层枯枝落叶,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腐殖质,让茶树得以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快速成长。
不过曼松的生态复苏,毕竟是近几年的事,因此产量非常小,价格也水涨船高,近年还卖出了全云南价格最高的小树茶,足以说明其品质优良。
曼松贡茶,是普洱茶昔日的辉煌与落幕的见证者,更是厚重茶历史的书写者。在今人的悉心呵护下,相信曼松茶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