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松寨是极富盛名的贡茶产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3],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专用的贡茶。据史料记载,皇帝指定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所以其他茶山的茶农,均得出钱购买曼松茶叶上献皇帝。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砖)、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着倚邦”之说。
如今流行的“正山”概念,最早源于“曼松贡茶正山”。这还得从曼松的两个“王子山”的传说说起。
曼松有一座有名的“王子山”,但却有两个传说。
早期,贡茶按户收交,中后期,贡茶按茶产量抽收,或者说按茶庄抽收。从各碑刻和流传下来的清代的文献中,没有看到必须采办曼松茶以进贡的说法。
曼松只是倚邦土司制下的一个山头而已,倚邦土司在缺钱时也曾将曼松租给汉人经营,如:光绪年间,将曼松山卖给宋和斋,宋和斋又将曼松转租给车顺号车家。
十年后,在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注册的云霁茶叶公司的美寿商标上,虽然大胆使用了“普洱贡茶”的用法,但他们和官府的往来文件中只说使用的是茶山的细茶,没有专门指定茶山。
到了民国,曼松贡茶的说法多了起来。
民初,向质卿当选为易武商务分会会长,不知是否因为他的原因,昆明的茶商也开始强调曼松茶。
随后,杨复聚茶庄也售卖瓶装曼松茶,从售价看,仅低于当时比较稀少的茉莉香片和珠兰香片茶。两张商标应当都是1937年以前的。
1940年,由于有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的进入,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对曼松茶影响不大。从附图中我们看到,当时的曼松春尖售价仍高于凤山春尖和倚邦春尖。
解放后,倚邦的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回忆道:“倚邦贡茶--历史上皇帝令茶山要向朝廷纳一项茶叶,称之为贡茶。年约百担之多,全靠人背马驮运至昆明。从昆明如何转交到京城,那就不知道了。
这项贡茶,都摊派于五大茶山。其五山茶叶,特以曼松最为味好,历受各地欢迎,史上昆明市都设有曼松茶铺号,其价值比一般的高,故贡茶指名全要曼松茶,各茶山茶民均得出款统一购买曼松茶叶交纳上贡,造成五山茶民的很大负担。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地方混乱,盗匪蜂起,贡茶运到昆明附近被匪抢劫一空,皇帝也无法追究,故才得以借机停止了这一贡茶。
另一位版纳车里土司的亲戚召存礼则认为,之所以选曼松茶作为贡茶,是因为“曼松茶叶质厚味美,放少许入杯,用开水冲泡后,茶叶则直立而不沉。色清微黄,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
两位虽都是土司的近亲属,但毕竟离清代进贡时代有点远,所以他们的描述也只能作参考而已。
综合以上关于贡茶和曼松的文件分析,曼松是贡茶,但曼松不是清代普洱茶唯一的贡茶,如果是唯一的贡茶,倚邦土司不会把关系自己身家性命的聚宝盆卖给宋家,宋家也不会把这么挣钱的地方转让给车顺号。
无论是石刻文献还是纸质文献,清代文献对贡茶的指向都是倚邦和易武。
至于云南其他地区的贡茶,我们还是把他当作一种营销手段,姑妄听之吧。图片
曼松贡茶最大的特点是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象喝蜂蜜水,茶气很足又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它茶山远远比不上的,真正的皇家的味道出来的。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以后为土把总)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茶。水温90度,一泡洗,第二泡浸润30秒,茶汤一出,即闻到一股不同寻常的香气,细腻但顽强,不似通常普洱生茶的兰花香底,甚至都不像茶的香气,它是野蜂蜜与早春山林里的混生气息。
茶汤入口很平淡!接着是峰回路转,茶汤是浑圆的,细致的照顾了口腔的上、下、前端与深处,入口之后,自咽喉处,升腾上来甜感,与刚才汤面上闻到的甜感一致,而杯底,在稍凉之后,则表现出更为浓郁的蜂蜜甜感。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