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问题:易武正山是什么意思?是当年的误传,还是具体指某一区域?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易武的数次指代变化
顾名思义,易武正山的本意,只是指真正用易武料做的普洱茶,问题在于易武一词所指向的具体地区,其实是一直在变化的,我们不妨先简单梳理下。
“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罗养儒《纪我所知集》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由此,普洱茶正式作为贡茶北进京师。
随着茶庄、茶商的不断发展,易武逐渐成为了茶叶生产、交易中心,最先形成了集种植、生产、贸易于一体的普洱茶市场区域。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经过实地考察,在《六大茶山访问记》中记载: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
而易武一词的再次变化,要追溯到建国之后,西双版纳州政府茶叶普查队,对六大茶山的考察结果: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曼撒)、基诺(攸乐)。
而到了今天,由于旧茶山的衰落,与新茶山的崛起,这两种说法都不再经常被人,还有人将产茶较少的倚邦,蛮砖与易武合并,统称易武。
易武正山是历史旧谈
口感相近的茶山,合并成大产区,口感独特的大产区又会分出诸多小产区,沈沐认为,这正是普洱茶行业不断发展,细分的结果。
尤其是在2008年以后,古树茶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市场上开始流行起细分山头的做法,易武茶一马当先,出现了如今知名度很高的易武“七村八寨”。
而到了2013年左右,随着古树茶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易武茶更是越来越“卷”,从村寨级产区中再次细分出茶地级,比如一夜之间火遍茶圈的薄荷塘。
其他的,如郑家梁子,陈家凹子是从落水洞分出的,丁家寨也有了汉寨与瑶寨的说法,其中瑶寨以弯弓为傲,汉族寨则以香樁林和一扇磨来攻占市场。
有一句话能很好地概括这种行为:离开茶山,不谈薄荷塘。小微产区从进入市场起,就以产量少,价格高,品质优而闻名,但在大市场上是缺乏流通性的。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来,易武正山一词盛行于2000年左右,当时行业尚未发展健全,又存在假冒茶区的现象,以“正山”为名,能凸显茶品的原料纯正。
而到了2008年,易武已经成为了知名茶区,单是“正山”,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要,和不同区域口感的细微差异,这也是现在很少提及易武正山的原因。
不过说句玩笑话,对于如今各自为战的易武小产区来说,易武正山好歹是个不错的名头,很有必要争一争,其中最积极的,当属麻黑寨。
市场上统称的麻黑,由麻黑村委会管辖,属于易武六个村委会之一。境内有刮风寨,大漆树,落水洞,曼秀,三丘田,荒田,郑家梁子等诸多细分产区。
明清移民潮中,大量汉人迁入云南,进入古六大茶山,其中很多精于商业的石屏,和江西的茶农就落脚在了麻黑,造就了这里采茶制茶,世代相传的传统。
因此,如今的麻黑兴认为,是自己的先人将易武一词发扬光大,这里所生产的易武茶,才是最正宗的。不知道茶友们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