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普洱茶山头 >

山头茶之倚邦

时间:2024-03-05 09:27来源:璞源子茶空间 作者:佚名浏览:
倚邦村委会曾是勐腊旧县城所在地,也是曾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古六大茶山的中心。普洱茶的美,在于岁月的历练,《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中旧传武侯孔明遍历六茶山置木梆于倚邦。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对六大茶山具体位置的记载中有倚邦,证明它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但凡历史深长久远者,文化底蕴都厚重浓烈,倚邦也不例外。倚邦曾被划为十二

倚邦村委会曾是勐腊旧县城所在地,也是曾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古六大茶山的中心。普洱茶的美,在于岁月的历练,《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中“旧传武侯孔明遍历六茶山……置木梆于倚邦”。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对“六大茶山”具体位置的记载中有“倚邦”,证明它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但凡历史深长久远者,文化底蕴都厚重浓烈,倚邦也不例外。倚邦曾被划为十二版纳之一的版纳倚邦,因盛产茶叶,又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水井”之地,统一管辖当时的六大山,倚邦从此开始成为古六大山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雍正七年至同治年间,倚邦古茶山茶叶生产贸易一直保持着兴旺繁荣的景象,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即: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镇与镇之间,运茶马邦来往,盛况空前。
 
今天的倚邦,还能看到众多茶号遗址,刻满风霜的青石板街道,土司府的柱脚石。青石板苍凉孤寂,却并不觉悲哀。现在倚邦又再次被普洱茶爱好者所瞩目,这里茶树在历经跌宕起伏之后,再次被茶友所青睐。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的山神庙达到1950米,而最低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
倚邦茶山的土壤与易武茶山的相近,这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冬季雾多,有着茶树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倚邦古茶山茶园主要集中在曼松(含背阴山)、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弥补和倚邦老街附近等。其中,清朝时期的贡茶就出自曼松,即使是如今,曼松在普洱茶界依旧拥有极高的地位。
倚邦普洱茶特点:这里的普洱茶滋味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轻,回甘爽口,历来备受茶客青睐。其中又以曼松茶品质、滋味最佳,自古就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清代历年都是贡茶之选。倚邦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
广义的倚邦茶山包括以下五个子茶山:曼松、倚邦、曼拱、架布、习崆,这几个茶山山体相连,同属象明彝族乡管治范围。狭义的倚邦茶山则仅限倚邦村委辖下的倚邦一、二、三村、曼桂山、麻栗树、弥补等自然村,以倚邦正街为中心,大黑山在此范围内。倚邦茶山(广义)的古茶树有着明显的共性,植株不粗壮,少见易武勐海那种难以合抱的胸径,大多是小叶品种。茶味以涩底居多,在一众普洱茶中以柔美雅致、香冠百山、韵味幽长而独步,传承着最正宗的贡茶光环。
 
一、曼松——旧称蛮松,传说在明代时曼松茶便成为贡茶供宪宗皇帝饮用,并以冲泡时茶尖能在水中直立,象征江山不倒,而广受赞誉。如今,曼松古茶树还有多少,一直没有权威的普查数据。经多次问询茶农、行家,综合来看,湮没于王子山的古树约百余株,新寨边也有百余到两百株。由于这些茶树植株普遍较小,而且大部份是烧山之后新发的,或在迁移中作了矮化,所以单株产量不高。品质最好的王子山上老寨附近及更高的荒山茶地,估计全年毛茶仅百余公斤左右,正春仅40-50公斤左右。可见纯正、优质的曼松古树正春茶对于广大茶友而言,确属一泡难求。
因分布的山体不同,曼松茶山分为王子山和背阴山两大茶园,由于历史上茶山的破坏、变迁,已将两大茶园支离成五个小片区,品质也有高下,依次分别是:
1、王子山“荒山”:这些茶树湮没于次生林中,许多是烧山、砍伐后新生的,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的山顶大缓坡上,附近有王子坟遗址,向阳。登临这个并不高不险的土山之巅,可远望倚邦大黑山,我想“吃曼松、看倚邦”的老话应该是出自于此情此景吧。“荒山”的品质是曼松中最好的,与这里远离村寨,生态较好,以及海拔较高有关。
2、王子山老寨:从山顶“荒山”下来,步行30分钟便是村民曾居住的老寨,海拔约1300米,这里有一些不曾迁走的古茶树残留在附近山林中自然生长,品质不让“荒山”。
3、背阴山:位于王子山南侧,有溪涧隔开两山。顾名思义茶园分布在山的北坡,估计是当年先民居于王子山南坡,为免脚程辛苦,而植茶于相邻的北坡吧。这里茶地的海拔与“老寨”相近,两座山品质的对比:王子山更沉稳绵柔,背阴山更外放。王子山的茶汤如娓娓道来,不缓不慢,看似随意,却是逻辑清晰的促膝谈心;而背阴山就有些象激情演说,因此不少人更容易被背阴山打动。其产量较王子山略高一些,品质排序则稍稍靠后。
4、寨边茶地:这是曼松村民现在主要的聚居地,茶树分布在新寨附近,海拔仅900米左右,大多是80年代随村寨一起迁植来的。品质虽不及前三者,但在这个海拔上有如此品质,也算近乎奇迹了。
5、勐倮大寨:许多茶书上语焉不详的“傣族村寨”就是指此处。如今曼松山民多是香堂人和汉人,但在清代这里也是傣族、回族聚居地。勐倮大寨就是傣族主要居住的地方,因此水田也更多。如今行政上已属易武乡范围,在地理上则是王子山的东延余脉。这里的茶种、滋味与王子山老寨相若,海拔略高,品质与背阴山不相上下。前几年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尚不多,茶价虽也不便宜,但远不及王子山,近几年茶价已经慢慢接近了,成为王子山茶的一部份了。
 
二、倚邦茶山——从景洪驾车前往倚邦,可借由省道218转入象仑公路进象明乡,然后走倚邦公路。海拔越来越高,经过一个极易出事故的“U”型急弯后,便到达“受罪丫口”,可远眺建在半山上的倚邦街,遗憾的是最抢眼的是一片毫没美感、极违和的蓝色瓦顶。车继续前行,古建遗迹渐渐多起来,最后到达一个建有风景凉亭的岔路,直走进曼拱,左转入倚邦,分开了两个姊妹茶山。
这一带便是狭义的倚邦茶山,大概包括了倚邦一、二、三村、曼桂山、麻栗树、弥补等自然村,大黑山就在此范围内,而倚邦的中心当然就是“老街子”。倚邦茶之香呈“暖”性,别于易武之“冷”,别于布朗之“骚”,非常雅致,带着点天生的奢华感。新茶为清香和花蜜香混合,经两、三年后转化出成熟瓜果香,逐渐显露出独特的檀香、龙涎香,表现更为丰富、内敛,中期茶早段是倚邦茶特色最明显的阶段。
藏玩此茶,仿佛看着一个少女逐渐成长为少妇,颇耐人寻味。倚邦茶味多为涩底,但水路细腻绵长,异于易武之苦底、宽广厚实的特点,更区别于布朗之苦涩底的强烈硬朗。上佳的倚邦茶质,结构非常绵密,属于典型的以柔克刚。当然,在总体风格下,水品有高下,茶地也具特色。在此择主要茶地说明一二。
倚邦正街、麻栗树、细腰子三片茶地,号称“铁三角”,在“质”与“量”上都是倚邦茶的中坚。三地都以小叶茶居多,滋味香气相若,皆为绵密、丰富、细腻、华丽的路数,细微差别为:正街香醇、细腰子清冽、麻栗树温婉。
另有龙谷河、大桥头等有连片中、大叶古茶园,可提供有别于小叶的厚实与质朴。从正街向着大黑山走便能深入倚邦主要产茶区,海拔也越来越高。在大黑山前有个像“神案”一样的山梁,土名“三锅桩山”,山坳有陶太君大墓,她是在曹当斋死后延续倚邦辉煌的关键人物。这一带已远离村落,生态环境非常好,有“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其中隐藏着一些鲜少人知的优质茶地,比如说大茶园,它也是以小叶品种为主,但风味却与“铁三角”有不少差别,香味更内敛,汤质更饱满、涩轻、厚重,少了几分旖旎、奢华,多了些干脆利落。 倚邦最胜者当为倚邦第一高山大黑山,没有之一。从山脚开始一直到山腰,都分布着“混林茶园”,再往上走则是高山稀树草甸,那里是倚邦人放养牛羊的牧场。爬到山顶便可寻到永不枯竭的龙潭,潭水孕育出无数渗溪,滋养着大黑山的动植物。翻过山顶进入“山背”,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保护区,其中能偶遇先民留下的稀稀拉拉的古茶树,高大成小乔木的不多,大部份是被砍伐或烧山后重新萌芽的。
 
三、曼拱茶山——曼拱与倚邦两街互为呼应,至今仍是曹氏后人的聚居地。曼拱大街曾是茶马古道上一个相当热闹的集市,采风资料载当年墟日要杀好几头猪才够供应来往之人。如今,曼拱村委已搬至八、九公里外的高山寨,曼拱大街已少有外人前来。
曼拱较好的茶园主要有:曼拱老街、小茶园、河边寨、茨菇塘、冬瓜林等,其中位于曼拱二队的大黑树林是行家眼中公认的曼拱冠军。远眺此山,林翳山暗,故有“大黑树林”之名。此处距高山寨仅4公里左右,而茶园海拔却高出近200米,古茶树植株高大,在倚邦内比较少见(另一处植株高大的算是麻栗树了),以中、小叶为主。近年曼拱茶也开始被茶友熟知、追捧,这更多是拜“猫耳朵”、“细小叶”所赐。这两种茶属特殊叶型的品种,并不是某个茶园的名字,不仅广泛、分散在曼拱各处,在倚邦也有分布,其中细腰子一带比较集中。
什么是“猫耳朵”?其实是茶树变异的极小对夹叶,无芽或芽头仅针头大,叶张小呈圆型。以前当地人称之为“豆瓣茶”,象极了发酵后分离成两半的黄豆,近年才被茶商命名为“猫耳朵”。这些叶子通常长于树冠顶部,是枝条成熟后,停止营养器官生长的标志。可以说是所有茶树到达一定树龄都会生出对夹叶,只是数量多寡,叶张大小不同而已。古人称之为“百合盗叶”,为茶之“八病”之一,无论古今,这种对夹叶都不算高品质。
过去茶农为提升品质,保持产量,是要修剪去除这类枝条的,如今则成为茶界新宠。但由于缺少芽头、嫩茎,造成关键成份茶多酚氨基酸、淀粉、果胶的比例失衡,而且容易发老,所以制成的新茶滋味实介乎芽茶与黄片之间。新饮时有特殊清香,但浅薄,欠酽厚绵长,转化空间小,缺乏饱满、丰富、糯滑的口感。
从外观上看,条索杂乱,小黄片多,松散不油亮。历史上这种茶属于不登大雅之物,如今突然大热,2019年春茶价达6000元,甚至达8000元/公斤,这两年更有所提高。我想其中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迎合了新茶客尤其是来自绿茶区的品饮口感,畏浓酽,好清香淡柔。好这一口的人往往对于淡非薄、香贵正的审美规律理解肤浅。二是纯粹出于猎奇心,物以稀为贵的心态使然。
 
四、架布、习崆茶山——架布在习崆东侧,距离象明乡都很近。将她们放在一起讲,不仅因其山水相连,更因为在如此近的距离下,两地口感却大相径庭,在对比中更易说明。倚邦虽热,但知道这两座茶山的人却很少,在清中叶普洱贡茶全盛时,这里可是“茶园盖山”的大产区
历史上的习崆是一个早于倚邦正街兴起的大镇,矿业、盐业、手工业、商业发达,现在这一带有大量文物出土为证。这里很可能就是南诏时银生节度使治下“利润城”的所在地。直至倚邦兴起后,这里才逐渐衰落。
倚邦、曼拱相连,是风格相近的姊妹茶山,而架布、习崆两座茶山距离更近,称得上是“双胞胎”茶山,但显然她们是风格大异的异卵双胞胎。以视觉观之,两山茶树、茶园形态差别不大,皆以小乔木型占绝大多数,也以中、小叶为主。其中架布较多见中长团型,而习崆则以小柳叶型居多。在风味上架布柔而习崆刚,即使在以柔见称的大倚邦中,架布也是最柔的两、三款茶之一,而习崆的刚厚则与大黑山相近,两地茶品处于滋味轴的两个极端。
架布予人的总体印象可以用“空灵”来概括。有着一种出身世家的文艺范,不轻易动乱神色,滋味气韵喻强于绵柔,入口若轻实重,可谓柔而不弱、淡而不薄。加之与曼松王子山相连,同为红壤茶园,滋味是同一路数,故在高端玩家圈中,常被当作曼松古树来交易,为不传之秘。
习崆则可用“刚健”来概括,一派有为君子之风,论刚厚在倚邦中鲜少有相提并论者。新毛茶苦涩重,一经蒸压则转变为甘醇、丰富,茶汤入口,嘴内仿若肉生,充盈丰富。作为苦底茶,却一点也不粗糙、寡薄,在醇厚度、复杂度上表现突出,总体风格介乎倚邦与蛮砖之间。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倚邦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 茶马古道 易武茶山 普洱府志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云南山头茶》热售中
《云南山头茶》热售中
山头茶
山头茶
“山头茶”引领品质标准
“山头茶”引领品质标准
倚邦山头茶的特点
倚邦山头茶的特点
千家寨山头茶的特点
千家寨山头茶的特点
安化山头茶的特点
安化山头茶的特点
普洱山头茶口感特性
普洱山头茶口感特性
普洱茶山头茶水有多深
普洱茶山头茶水有多深
市场低谷做山头茶是否正确
市场低谷做山头茶是否正确
沉默的曼糯山头茶
沉默的曼糯山头茶
普洱茶的山头茶
普洱茶的山头茶
普洱茶人编写《云南经典山头茶
普洱茶人编写《云南经典山头茶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