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属于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云南从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勐海南糯山上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澜沧拉祻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1000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
澜沧不仅有众多的野生型古茶树林,有过渡型的千年茶树王,还存活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茶园。惠民乡芒景、景迈村有一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茶园,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上的傣文记载,景迈古茶园的种植始于傣历57年(696),距今已有1 300年的历史。整个茶园分布在海拔 1400米的山区,占地2.8万亩,实际采摘面积10003亩。
古茶园与高大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古茶树为单株,株距2~4米,行距3~6米,古茶树直径多在0.1~0.3米、少数在0.3~0.5米,树高2~4米,为乔木树型,树态衰老,人为砍伐或干预茶树生长痕迹明显,多数茶树上长着“螃蟹脚”和多种寄生物。其中最大的两株分别于1956年和1976年被砍和烧掉,现存最大的两株,7号古茶树树高4.3米,基部干径0.5米,树幅6.3米,离地0.55米处分出2枝;2号古茶树高5.6米,基部干径0.4米,树幅5.8米,离地面0.77米处分出2枝。
历史上,景迈古茶园的茶叶一直采食和出售,很早就用马帮驮到普洱进行交易。据傣文历史记载,从元代起这片古茶园的茶叶就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景迈古茶园是目前全世界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林中茶树数目最多、面积最大、历史最长、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古老的普洱茶重要的产地之一。
如今景迈的万亩古茶园千年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丛生,虽历尽沧桑,却生机盎然。
走进古茶园,只见古木参天,高大的古茶树形态各异,树身裹满了厚厚的苔衣。特别是寄生于千年古茶树上的螃蟹脚是一种派生植物,其枝圆而细长。形状酷似螃蟹脚而得名。螃蟹脚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茶茸”。其寄生物曾是景迈、芒景茶叶外销时证明茶产地的特殊的一种标识,缅甸和泰国的茶商只认螃蟹脚不认茶。景迈古茶园有哪些特色?
莽莽茶林里,布朗族、傣族、哈尼族山寨就洒落其间,古茶树的树龄似乎就是山寨的历史。随便一株古茶树,都有几百年历史;随便一个山寨,都已存在过几十代人。这里的民族真正算得上原住民了,他们世世代代采摘古茶食用。摘下茶叶,晒了制了,又通过茶马古道带去遥远的地方,远得令山寨里的头人和最博学多才的祭师都说不清道不明。
一千多年的种茶史,布朗人掌握了多种茶叶品种的制作:“腊告”(干绿茶)、“腊拉”(大粗叶茶)、“腊贺”(糯米香茶)、“腊各信”(小雀嘴尖茶)、“腊广”(圆形的紧压茶),也就是后来誉满天下的普洱茶。这些茶都是难得的精品,只要你有幸亲临布朗山景迈古茶园,都可以品味到它的芬芳。
在景迈、芒景茶山,森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线,人们就生活在茶林中,连空气都仿佛飘散着茶叶的清香,让人分不清到底是茶园还是村寨。1994年,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来到景迈古茶园考察,把万亩古茶园赞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珍贵的“茶树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的“国宝”。但在景迈、芒景还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茶园,多得数不清的古茶树年年吐着新绿,展现着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