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山:包括今易武乡内的易武,曼洛、麻黑、易田四个村公所的茶山。明末清初,大批石屏人涌入易武,开辟茶园进行茶业生产及交易。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形成了易武处处有茶地,户户都种茶的情景。到光绪初年(1877年),年产干茶5000多担,加工茶叶的茶庄发展到17家,所制的“七子饼茶”成为普洱茶中的一个品牌。
攸乐茶山:在今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为明清时期的“车(里)茶咽喉之地”。18世纪初叶,由于攸乐茶业发展,清朝廷在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攸乐同知,征收税捐,设驻守五百名,当时往来普洱攸乐驮运茶的马帮达1000匹。乾隆元年(1736年),攸乐同知撤回思茅,攸乐设把总管理。
革登茶山:为象明乡的安乐、新发的两个村公所茶山。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革登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勐腊县志》也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革登八角树旁的一棵大茶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革登为云南古茶区闻名之地,清时,年产干茶500担以上。
倚邦茶山:为今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三个村公所的茶山。茶山内曼松产的毛尖茶,因质厚味美,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被清朝廷指定为贡茶。当时就有“年解贡茶二十担”和“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倚邦所产的紧团茶即“元宝茶”,曾销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很受欢迎。倚邦由于茶叶交易兴旺,当时曾建过石屏会馆、四川会馆及楚雄会馆。
蛮砖茶山:又称蛮耑,今称曼庄,为今象明乡的曼庄、曼林两个村公所的茶山。清阮福《普洱茶记》及雪渔《鸿泥杂志》等史书记载:“倚邦、蛮砖者味较胜。”蛮砖茶山在清乾隆六年(1741年)以前就已形成规模,由石屏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种植,年产茶1000担以上。据曼庄关帝庙碑文记:“蛮砖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一山。”
慢撒茶山:在曼腊乡,今称曼洒。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勐乌、乌得未划入法属老挝之前,在今曼腊乡接界的中老边境一线的山梁,皆称为慢撒茶山。光绪二十二年后,“两乌”被割让,慢撒茶山只包括中老边境一线中国一侧的曼洒、曼得、曼腊三个村公所以及易武乡麻黑村公所的茶山。慢撒茶山范围较大,种茶的村寨也多,清代茶业兴旺时期,一季就能产400多担。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