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不仅会破坏酶的活性,还要使内含物转换为各类茶制茶特有品质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杀青?
茶叶中含有一种叫做酶的物质。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能够加快或减缓生化反应的速度,但是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产物。
酶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其活性易被温度、化学环境(如pH值)等因素影响。
酶在高温作用下,其蛋白分子结构会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从而完全散失酶活。
茶叶的“杀青”,正是利用了酶的这种高温失活的性质,及时制止鲜叶中氧化酶(特别是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的活动。
破坏鲜叶的组织与结构,改造鲜叶的形质,为茶叶独特的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即是杀青的目的,也是杀青技术措施的基本根据。
二、杀青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杀青的过程与制茶品质关系很大,杀青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杀青方式、杀青温度、杀青时间和鲜叶质量的相互关系。
在相同技术因素条件下,技术措施改变,杀青实际效果将有很大差异。
1.杀青方式
目前我国茶叶的主要杀青方式有滚筒杀青、锅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蒸汽-热风混合式杀青等。由于杀青机种类不同,其杀青效果不一样,因此制茶品质也不尽相同。
微波杀青总体杀青质量较好,但现有的微波杀青机普遍存在产量低、成本大、能耗高等问题,因此没有被普遍应用。
锅炒杀青(滚筒杀青)是我国茶叶传统的杀青方式,目前除少数名茶高等级别(特级至一级)的还采用手工杀青外,大多数茶叶都选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一般可达到干茶及茶汤色绿、香气高长、滋味浓爽的要求。
2.杀青温度
杀青首先要求迅速、及时地破坏酶的催化。温度是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大部分茶类杀青时要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首要原则,即刚开始杀青时温度要高,使酶的活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破坏,随后温度降低,促进内含物的转化,保证杀青的理化变化程度都能达到茶叶品质的要求。
鲜叶中所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对叶中内含物的变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而绿茶为了保持其“绿叶绿汤”的特征,必须利用杀青来高温使酶失活,防止“红变”。
多酚氧化酶热失活的临界温度为60-65°C,要阻止鲜叶因酶促氧化而红变,必须迅速(最长在2min以内)使杀青叶温上升到80°C左右,并持续1min左右。
但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过高温度对茶叶品质不利。杀青温度过高时,叶片易焦边,这是目前有些茶叶烟焦味重,茶中碎末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叶绿素破坏较多,叶色泛黄;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等含量下降,造成茶叶品质的改变。
温度过低易产生杀青不足,易造成红梗红叶,成茶有青味甚至是酸味,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
因此正确掌握温度是保证杀青叶质量的前提。
普洱茶的杀青与其它茶类不同。
绿茶杀青的目的在于停止发酵,而普洱茶杀青则是抑制酶活,减缓发酵速度。
为了后期有良好的陈化效果,普洱茶制作时杀青温度要比绿茶低,而时间要更长一些。
3.杀青时间
杀青时间是杀青技术的另一重要因子,杀青时间长短也影响杀青叶含水量变化。杀青时间太短,杀青不足,红梗红叶,叶液流失;时间太长,杀青叶水分太少,揉捻难成条,易断碎。
杀青时间根据杀青温度高低、投叶多少、鲜叶质量以及含水量多少而定。锅式杀青机时间掌握在5~8min,有专家以1、2级鲜叶为原料的锅杀试验,发现杀青时间6.5min的杀青质量最好。
在温度、投叶量一定的情况下,遵循“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杀青时间长一些;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水分较易散失,杀青时间要适当缩短一些。
一般说杀青温度高、投叶量少、鲜叶含水量少、叶质薄、杀青时间不宜太长。因此杀青时间应掌握适当,以保证杀青叶的质量。
4.其它
此外,鲜叶质量、摊放时间、投叶量等叶影响着影响杀青质量和最后成茶的品质。
对于不同的茶叶品种、不同季节生产的茶叶、不同老嫩度的茶叶,采用不同的杀青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高品质的茶叶加工是兼顾杀青温度时间、鲜叶质量和投叶量以及杀青程度等问题,做出相应正确的组合。
另外,茶叶的杀青后处理也很重要,及时对杀青叶进行冷处理,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茶叶的色、香、味、形,而且能有效提高茶叶内品质成分的含量。
茶叶品质的形成,不是某一道工序、某种化学成分的增减和含量起决定作用;
而是随着工艺过程的进展,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比例不断变化至恰到好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