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超市的普洱茶不好?还是选择余地太小?其实只要到一些上规模的超市逛逛就知道,茶叶专柜基本上是绿茶、袋泡茶的天下,偶有几款普洱茶,要么是百元上下的大路货,要么是茶叶专柜供货商的贴牌产品,显然很难勾起品饮者的购买兴致。
作为面向大众消费群的平台,超市的人流量庞大,品牌曝光度高,是快消品的理想销售通路。但对于普洱茶这种细分市场产品来说,超市渠道的弱势就显现出来:大众消费意味着泯灭个性,熟面孔的廉价快消品可以卖得很好,但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普洱茶就显得与这样的平台格格不入。即使一些有门路的品牌厂商费尽周折上了超市的专柜,成交量根本无法应对各种开支,最后只能悻悻退出。
超市的生存逻辑是大而全、品质保障、看得见的实惠,普罗大众可以在这里找到速溶的雀巢咖啡,傻瓜泡法的立顿茶包,或者廉价的各种名优绿茶,但普洱茶凭什么?
普洱茶难进超市,也从另一个角度映射出这种茶类与大众消费群的距离有多远。有追求的厂商与其说要“寻找真正消费者”,倒不如说在细分市场领域找到对品牌文化存在高度认同感的小众人群更靠谱一些,但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茶”不同,普洱茶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决定了这种茶类只适合圈层营销,大众视野的曝光量并不必然对销量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超市平台相当于一个广场,普洱茶的个性化特征被淹没于芸芸众生,毫不起眼;专卖或专营平台,则有能力把产品个性特征聚焦到一个点上,引起目标消费群的重视,从而产生交易。
普洱茶与超市的距离,便是普洱茶与大众消费群的距离。必须承认,普洱茶进入大众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离开玩家、藏家群体的支撑,一多半厂家便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这是很浅显的一个道理。
这两年来,柑普茶能够在终端市场大行其道,正是大众消费的胜利:柑普茶具备大众易于接受的愉悦口感,也简化了冲泡流程,架起了普洱茶与大众消费领域的一条特色通路。但一个品类的胜利,并未解决普洱茶行业由来已久的深层次问题。
说了这么多,并非要求所有茶企都要走大众消费路线,个性需求市场也一样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问题出在一些茶企既要追求个性消费市场的暴利,又要追逐大众消费市场的占有率,这可能吗?一边在快消领域推介比立顿还贵的袋泡茶,一边又要藏家爆炒托市“古树茶”,这不是精神分裂是什么?
普洱茶难进超市,意味着这是一个严重“脱离群众”的茶类。普洱茶的市场竞争并不充分,下一步就看茶企如何定位了!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