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有印象白菜和孔雀的印面是什么字吗?你没看错,外包清晰印着“班章生态茶”,无论是一万一片的普通白菜,还是20万一片的六星孔雀,在茶饼印面上从未出现过“老班章古树茶”字样。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作者在定制这批茶的时候很诚实。为了避免误导茶人,他在包装上没有使用古树茶字样,而是用的生态茶。他也很直白的描述是班章茶区,也就是现在的新班章、帮盆、章家三队、曼兴龙、坝卡龙等大班章范畴内的茶。但从未使用“老班章”字样。在这个问题上,我很佩服作者的坦荡!(老班章村古树茶和班章地区生态小树茶完全是两码事)但是……市场普遍的舆论却拿白菜孔雀当成老班章的标本来说事。这就很难理解了,连作者自己都没说过白菜孔雀是老班章茶,怎么买白菜班章的大户们却都称其为老班章的标杆?我们抛开白菜孔雀是否好喝的话题。为何要把“猪蹄描述成熊掌”,却能在富豪圈获得广泛的认同?
自2009年到2015年,我都在老班章村定制少量的茶。每年也就是做个几公斤回来自己玩玩。但有个十分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茶人来到我铺子,喝过我的老班章都会问:“这是哪里的茶?冰岛还是易武?怎么这么甜?”当我告诉他们这是老班章的时候,九成以上的人都会摇头否定,认为我在撒谎。记得我2011年跟一位本地女性茶友喝班章的时候,我否定了她带来的老班章茶,她也认为我的茶不可能是老班章,为争论真伪问题当天闹得不欢而散。直到2012年春季,她和深圳某茶协一行十多人首次去了老班章村做茶。回来之后,她打了个电话给我,诚恳为一年前的错误判断向我道歉。她说:她在老班章村亲自选了一棵大树,做好了之后喝了才知道,原来之前在我家喝的是真的老班章,而她带去的茶是假的。
我从未否定过白菜孔雀会好喝,但究竟是不是老班章呢?您亲自去一趟老班章村找棵大树做一次,然后再对比下白菜孔雀。无论香型、滋味、气息……你看看有米有一项指标是对的上的?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那也简单。白菜孔雀的作者尚在人间,你问问他不就行了。如果他现在还一如做茶时的诚实,必定会告诉你白菜孔雀用的是什么茶材。如果他这个时候也要为了利益随市场大流推翻“印面字样”的描述,把白菜孔雀“强拧”成老班章的话,你让他提供下当年从老班章村进货的单据,再结合下1999-2004这五年白菜孔雀的总产量,那一切答案就都会大白于天下。这其实并不难,为什么每个茶人都没有勇气亲身去证实一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白菜和孔雀牵扯到的产业链条太粗了,每年成交金额太夸张了。一旦茶叶具备了金融属性,那很多货主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另一个现状——所有过去十年内每年去老班章村做茶的百分之99以上的茶人茶商,都会公开或私下说:“白菜孔雀和老班章不是一回事”。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因为他们去现场求证过了,亲自做过了,他们验证过猪蹄子不是熊掌。所以才敢说这话。在老班章村里的人说不是,在外面没进去的人都说是。有没有觉得很幽默?
这张图说明了什么?梁权说:在我们孙子的有生之年,红印蓝铁是喝不完的。因为截止到现在为止,每天都还在大量生产。连白菜这种万元级的茶都在做伪,像红印蓝铁那种以十万为单位属性的“货币”,怎么可能停止盗版?制作一饼仿制红印的难度远远低于印假钞。同等比重的红印茶克价远远高于面额为一百元的人民币克价。而且就算做出来了高价卖掉了也不用担心会背负法律责任。换了是你一定要做犯法的事,你会选做红印茶还是印假钞呢?
而勐海茶厂99年开始的蓝黑票绿大树青饼(标注为易武正山野生茶),则是一道彻头彻尾的笑话。就此事我与勐海茶厂2004年改制前一高管面对面请教关于绿大树茶材产区的时候,向他坦诚:“我认为大益的绿大树系列跟易武正山没什么关系,但又确实无法判断是啥地区的料子”。他说:“你是对的,确实和易武没什么关系,当年定压这几批茶时,订货人送过来的货单上的明确标注为临沧和江城的料,并没有易武茶”。看到这条句子,作为旁观者的您怎么想呢?脑袋有没有瞬间过电的感觉(不是被雷劈那种)。大益也骗人,不是你以为啊?
而那个是个茶人都听说过的九九易昌号呢?我发张图大家看一下。这张纸绝非杜撰,是万分真实的。观者不禁会问:为什么茶厂2000年10月份才申请通过,99年茶厂就已经有明确厂名、logo、标识等说明的产品了?怎么出来的?我们用什么逻辑来定义这饼茶?如果你说茶青是99年的,那说得过去。但作为买家,你掏钱那一刻是认“出厂日期”还是认“茶青年份”?港台人士说是99年,就真的是99吗?2003金大益银大益的竹筐大票是啥?0字的开头的。是2000年做的吗?你以为大益就不会打擦边球吗?
我加插一句:你怎么不说茶青是1980年的?
我在前年曾经前往易昌号最大的库存商号那里咨询详情,朋友对我说:当年制作这批易昌号的时候一共印制了三个版面的包装:正品、精品、极品。而当时没有做好测算,正品的茶做了很大量,但正品的纸用完了,于是用精品的纸继续包。精品纸用完了,用极品纸接着包。也就是说其实三种包装纸包的是同一款茶。理论上99易昌因为当年茶厂穷买不起烘干机,而当时制作天气又不好,于是茶有部分干不透就霉变了,所以理论上99易昌是没有纯干仓茶一说的。但市场上出现过很大量的纯干仓。而且,茶青面各有不同,而且,售价相差很多……这又该咋解释呢?脑筋急转弯吧。
有没有人带着自己花了几十万买的红印蓝铁去一趟云南?挨个走访大益、下关、昆明三家茶厂,问问在职领导,您买的茶是不是他们50年代生产的?或者问一下,您这三家茶厂当年做的红印叫什么?厂里的存样资料长什么样子的?或者,您们究竟有没有生产过市面上流通拍卖的那些红印蓝铁?去求证一下很难吗?往返三大厂吃住行的成本最多也就是一泡10克红印茶的单价。你求证茶真伪的成本只需要一道茶,为什么不去?怕什么?是不是怕“钱花掉了,智商被侮辱了,还被人当猪杀了……”有人问:那么多大富豪都买了那么多红印蓝铁宋聘,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梁权说:“你说的对!我完全认可你说的。敢花钱买不敢去求证真伪,确实是傻子。就算知道真相了,谁愿意承认自己是傻子?手里那么多货,好歹卖光了再承认啊”。王林“大师”尚在人间的时候,还不是有赵薇、李冰冰、陈坤、李连杰扎堆去合影……后面那四位名人会承认自己是傻子吗?
有人问:邓某海是当代普洱的泰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梁权说:
侧面看:当然不是!一个患过中风的台湾省老头,90年代为了把自己库存的发霉变质、来路不明、出身难觅的普洱茶卖光。捏造史实出本假货图册把全国普洱茶人都骗了(大陆人在那个年代一直认为只要港台的出品大多是好的、对的、优质的)。拖带了一大群跟他一样有湿仓货的商号发了好大笔不义之财,然后再带着全国有类似湿仓货的人陪着他一起撒谎,把整个行业的方向都带偏了。导致市场混乱、假货泛滥、茶品卫生问题堪忧、茶品味本质属性渐渐流转为金融属性……现在老头手里老茶出的7788后,开始做新茶了……而他自己做的新茶,他自己又不是天天喝还天天说自己的茶好。这该咋办好?
从五十年代勐海茶厂早期到现在,相当部分当年的管理人员乃至厂长至今都还活着。邹家驹、邹炳良等当年新老干部、老参与者都还在啊,为什么不去问问这些当事人、过来人?你不信从业管理者,却只为了金融属性去迎面附和港台商家。你真的爱茶吗?抑或只是为了差价随大流去骗钱?反正全行业都在骗也不差你一个。是吗?嗯,是的。
重申一下:我从未提及红印蓝铁宋聘陈云好不好喝。我只是跟随我师父片面的认为:50年代没生产过红印、蓝铁罢了。而且市面上乃至拍卖会上流通的宋聘茶也没有他们所描述的百年历史。至于好不好喝,值不值那个价,不在本话题讨论范围内。市场上行情高低、品味优劣、产量多寡、人喜人厌都不涉及原则和道德问题。但究竟是不是、有没有这样的茶?这才是本文要探讨的重心根本。我跟你探讨茶的本质,你跟我聊金融属性,我跟你聊茶的真伪,你跟我聊流通行情。我跟你聊茶的真实出身,你跟我聊这茶有多少老板都在卖。请问:我跟你一个茶盲聊个毛啊!聊钱的话题可以去金融市场或者地产市场,你在我茶庄里跟我聊茶的金融属性,你今天还没吃药吧??还是去吃猪蹄吧,起码争议会小点。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