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号晚,普洱茶王与茶业复兴联合举办的“记录时代典藏美好”主题茶会,暨复兴沙龙第241期茶会在茶业复兴举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普洱茶王发布了首发价4900元的“盛世茶兴”的七款茶品纪念新中国这七十年的发展。
分别是代表1949-1959年的“困鹿山”;代表1959-1969年的“布朗山”;代表1969-1979年的“无量山”;代表1979-1989年的“冰岛”;代表1989-1999年的“邦崴”;代表1999-2009年的“南糯山”;代表2009-2019年的“纪家村”。七款茶品,各具风味。
沈连浩(主持人):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今天的茶会。今天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九一八,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八年,但一直是难忘的历史事件。在现在,我们新中国也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马上也要到我们的七十周年国庆。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举办了这次活动。
这七十年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每个人的努力。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要在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人口。虽然贫困离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很遥远,但很多地方确实还是处于贫困境况当中的。对于有些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很多产业是无法发展的,只能靠茶叶来发展经济,在思茅地区有个很有名的民谚“吃叶子,穿叶子,没了叶子没裤子。”这句质朴的话,表明了茶叶对于类似老思茅地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回到我们品鉴的主题,今天喝的第一款茶是“困鹿山”。“困鹿山”这款茶非常有名。困鹿山在宁洱县,宁洱从清朝开始就是普洱府的驻所在地。像困鹿山在清朝的时候就是皇茶茶园,困鹿山的茶叶在云南是比较独特的,它是以中小叶种为主的茶叶,在云南茶里面属于比较淡雅的茶类,可称一个“雅”字。
接下来会品饮到一款茶,来自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区——“纪家村”,“纪家村”在我们的数据库里,都没有非常详实的资料,我也只是查到有一位古代的茶人纪襄廷,他在当地倡导种茶,把穷乡僻壤变成了商贾云集的地方。这一部分由于我们不是特别熟悉,就请普洱茶王的李总来介绍一下。
“普洱茶王”与“盛世茶兴”
普洱茶王李总:纪襄廷纪老先生是我们纪翔董事长的老祖宗,是非常有渊源的。纪家村位于景谷县景谷镇,距县城41公里,海拔1600-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18度。
景谷镇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是茶马古道重镇,当地人称它为“小景谷”。140多年前,纪襄廷老先生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而种下第一棵茶树时,“纪家村”就成了一个新的茶叶集散地。历史记载,当时他们种下了大量茶树,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的茶园有将近三万亩。为了纪念纪老先生,也值此特殊的日子,我们做了这款茶。
普洱茶王韦总:我先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普洱茶王”的情况,具体的情况等会会有我们董事长精彩的分享。
我觉得“普洱茶王”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
第一个:“历史”,自从1878年被光绪帝御赐“普洱茶王”,就代表我们公司已经成立了,到现在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企业是真正地横跨了三个世纪。第二个:“传承”,传承对于茶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承往往代表了工匠精神,代表着品质。“普洱茶王”传承到我们现在已经是第五代。
第三个:“可溯”,茶更多是一种食品,食品讲究“健康”、“卫生”是最基础的,食品能够可溯,才能保证它的健康卫生。我们“普洱茶王”有一万多亩国家认证的有机茶园,还有三万多亩的古树茶园。第四个:“创新”,虽然我们公司是传统企业,但是我们一直在拥抱变化,尤其近几年在纪董的带领下,我们一直在开拓新模式,引进新伙伴,包括这次和茶业复兴的合作茶会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
最后一个,我觉得是“共享”,我觉得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经典,其中有八个字——“茶王之道,欢喜共好”。“欢喜”我觉得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做什么事情都开开心心的。“共好”是我们的工作目的,就为了大家都好。“欢喜共好”其实也是纪老先生的遗志,我们的纪董也非常好地传承了这点。
我们的纪翔董事长,他是纪襄廷老先生的第四代传人,清华大学MBA、高级评茶员、云南省茶叶流动协会常务副会长,还连续十五年被评为“昆明市优秀企业家”。
我相信有这样的董事长,我们“普洱茶王”一定能继续带领我们当地茶农脱贫致富,一起为茶业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普洱茶王纪翔董事长: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品茶,我说两点。第一点,“普洱茶王”的过去、现在、未来。“普洱茶王”,它是一个既有140多年的历史的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市场营销、文化传播、资本运营为一体的集团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发展龙头企业。
说到“普洱茶王”这个名字,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曾祖父纪襄廷,清朝的进士。在他晚年的时候带领普洱人民种茶、制茶,发展茶产业,把景谷、思普地区很多偏僻落后之地发展成了茶叶重镇。而且他大量投资,修路架桥,打通了从景谷到大理、丽江的茶马古道,同时,他做贡茶做得也很好。由于他在茶产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被现在的茶界称为“中国古代十大茶人”。
时至今日,我带着我们这个优秀的团队,把“普洱茶王”这个名号接过来了,把这个传承接过来了,把这个责任也接过来了。我们秉承纪襄廷“仁厚济仁,倡导茶叶,惠泽大众”的美德,把“普洱茶王”的这种精神传承延续、发扬光大,让“普洱茶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通过茶王的发展,带动产业发展,让我们更多的茶农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更多喝茶的人得到健康,这就是我们“普洱茶王”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点,为什么做这款茶?我们一直想做一款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茶品,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增添记忆。作为茶人,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如果公司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留下点东西,是非常遗憾的。经过我们的精心选料、精心制作,这款茶在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用七个不同的十年,来记录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史,既是对公司成长的记录,同时也是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记录和贡献。
最后,我非常感谢周老师,和所有茶业复兴的同仁。也感谢在座的茶友百忙之中来参加茶会。用我们公司的理念,“欢喜共好”,祝愿大家在生活工作中,一切开开心心,欢喜共好。
周重林:正如今天的主题,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历史环境,是不可能有人坐下来喝茶的,本质上,它不是必需品,是一种“雅生活”。有一个好的时代,让我们坐在一起,纯粹为了喝茶。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以前我们招募这么多人喝茶,肯定是为了谈其他事情,而现在我们只是为了喝茶,坐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前几天朋友圈都在刷一个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有一集就是讲茶树,这个片子很好,讲到了过去很多我们知道但不了解的常识。比如茶花被称为“完美之花”,雌雄共蕊,像茶花一朵花就能自己授粉,完成结果,但是它们拒绝这样做,为了更好的基因,选择更好的品种。
其实在景谷、整个思普地区,都是雨水丰沛的。但是长期树根泡在水里是不好的,茶树喜欢的是坡地和沙地,都是不会积水的地方。
为什么要谈这么多呢?就是大家现在发现云南的价值,云南茶对于世界茶的价值,在于云南有很多的皇家古茶园。但凡提到“古茶园”,就会知道,历史很久远,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制茶人。我们有很多几百年的茶园和工艺传承,导致口感的稳定性,能有效地培养起稳定的消费群体。
“大一统”也很重要,在一个周期里,没有战乱,没有其他一些不稳定的东西,“盛世茶兴”就是这个道理。
韦总:这款茶的名字“盛世茶兴”,就代表了我们这款茶和这个国家、这个行业共命运、共发展的基调。这款茶的开发理念——“记录时代典藏美好”。茶是可以记录时代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周重林老师有本书叫《茶叶战争》,其实茶和国家的兴衰是密不可分的。古代中国出口最多的就是茶和丝绸,所以茶铭记了很多国家历史、行业发展。我觉得茶是记录东西最好的载体、最雅的载体。
何为“茶王”?
周重林:什么的茶称“王”,之前我编过一个顺口溜,“易武为王,景迈为后”,后来被篡改为“班章为王”。在我心目中,易武绝对是茶界领衔者的,原料好、传承久。最近几年,又被班章取代了。可能在另一个历史周期里,可能困鹿山为王,曼松为王。每个人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些人从口感的角度来看。我很少喝到这种“淡雅”的茶,甜度特别高,特别舒适。
华商书院李秘书长:我觉得今天是历史与历史的碰撞,年代与年代的碰撞。普洱茶王140多年的历史和我们新中国70年的历史在这结缘。这款茶叫“盛世茶兴”,在我们“茶业复兴”举办,是非常有缘的。
什么是“王”呢?我认为“王”一定要有历史。“大过去”,1878年,“普洱茶王”被封为“王”;“小过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成王一定要有历史。
同时,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想成为“王”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特别敬佩纪董事长,他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拿得起”,是他有一个制茶人的初心,把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一直放在心里,用心去做茶;“放得下”,不把自己居为“王”,非常贴近百姓。
关于茶的未来发展,我个人认为要有一种“迷”的感觉,普洱茶要做好一定要迷上,第二是要信仰,还有就是文化要自信,自信了才能为“王”。
茶友:这两款我喝下来,都是属于“淡雅”一系的,没有侵略性,喝下去很舒服,我从事茶行业也就五六年。但是那种冲击性很强的茶,我已经喝不惯了,我觉得普洱茶不应该把它味道的要求定的太高。很多刚开始喝茶的人,喝不了很浓很涩的茶。我觉得把茶做的适口很重要。
什么能称得起“王”,我觉得“王”一定是达到一定高度后,大家自然的一种共同的赞赏,不是自己号称的。第三个问题,未来的茶产业会如何?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加入茶产业,茶业也会越来越好。
随后,进行了抽奖环节,送出了由普洱茶王提供的“盛世茶兴”品鉴装。
沈连浩(主持人):我认为“王”这个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我们茶产业,不只是为了口腹之欲,它是一个“嗜好品”,同时也是很多人赖以为生的“必需品”。我认为所有的茶都称得起“王”,茶产业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天的茶会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到来!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