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茶商朋友给我推荐一些好喝的中老期熟茶,年份多在20年以上了,大多在2000年左右,这么多年这些小厂茶能跑出来实属不易,一方面因为多数建厂不久,本来这些茶的量就不多,二则这么多年的消耗,市场流通也不算畅通,但好茶自己会说话,其实勐海茶厂之外,好的熟茶远远不如生茶多。你像黎明茶厂,明星生茶不少,熟茶不说屈指可数,一个都说不上来,像我这种用心搜集熟茶的,如果有好的,也会去关注,确实精品的不多。
不过这不等于说小厂没有好货,因为中期熟茶的根本在于工艺和发堆,早年那些从勐海茶厂出去的老茶人,自己收料加工,特别带有一些定制商背景的,用料工艺都会比较考究,所以也偶有好的出来。比如海湾茶厂(老同志),在熟茶方面就比较认真,这会不用翻看任何资料,我能想起来的就有:108熟(2000年)、特制熟饼(04年)、醇香(05年),他们好喝年份够,关键是价格实惠,实惠到你怀疑人生!!
其实熟茶作为一种日常饮用消耗品,它没有生茶那种越陈越香的丰富变化性,更没有金融属性,社交方面的属性也比较少,所以它的价格基本比较平稳而务实,就和我们去超市买那种散茶一样,可以论斤,但都是货真价实,毫无泡沫。
正因为上面的原因,现在非一线品牌熟茶,价格比较混乱,年份越久越难以定价,很多茶友意识到,有时候价格似乎都是茶商经纪人随口一说,不同的渠道报价迥异,不得不担心仓储和货品是否真实。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毕竟价格还是本着市场规律,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同一个茶厂、年份,品质接近,价格也会差异较大,特别是年份越久,这种波动性会更大,所以每一款茶都有不一样的价格也正常。
虽然如此,为了避免毫无底线的乱报价,我倾向于制定一个非勐海茶厂熟茶的上限价格。由于勐海茶厂熟茶的价格相对透明,从2000年后都有详细的报价和行情变化数据,勐海茶厂的熟茶从品质和工艺方面都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而且价格也较为公允,但这种价格体系能否应用到二三线茶厂还是有困难的。
因为每一年的熟茶有很多,不同定位、用料、登记、规格以及供求关系造成价格落差较大,例如05年最低克价0.7元,最高价为8元,02年因为出品较少,相对落差没那么大。不过这种情况也符合实情,任何茶厂的茶品价格都是参差不齐的,从统计学方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这里暂时考虑使用平均价格来衡量。如果我们把勐海茶厂05-00六个年份的所有熟茶进行几何平均,得出如下的变化曲线,除了03/02年相对持平之外,基本维持每年30%的增长。这种增长规律应该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小厂自然可以借
能不能用这种平均线来代表勐海茶厂大部份茶品的上限价格呢?我们看价格平均线以下茶品数量的占比图,除了2000年因为茶品数量太少(只有4款,另有三款白菜熟未计入内),其他平均为70%,因为可以认为70%的熟茶价格应该不高于这个平均线价格,如果高于这个线,一定需要足够的理由。
例如05年熟茶,共有28款可统计茶品,其中26款低于平均价,仅有两个批次的勐海之星价格较高,理由是否充分呢?03年有28款,高出平均价的有6款,均为茶商定制,受到同款生茶行情大涨的影响。
我们现在可以设想,一般市场流通的勐海茶厂熟茶,它大概率不应该超过平均价,比如05年不应超过600,04年820,02/03年1200,01年1500,以及2000年2000元。
有了勐海茶厂的上限价,再来看小厂,首先肯定不应超过这个线,否则消费者没有选择的理由。假如年份工艺品质接近的一款熟茶,面对小厂要比勐海茶厂,有多少价格优势消费者才会考虑?这种要看每个人的心理接受范围,我个人倾向于至少在70%以上,实际50%-70%区间较为合理,当然前提是品质要过硬,最好喝过。例如勐海茶厂1000元一片,小厂不应超过700,最好在500元,我才有兴趣。
再拿开头茶商朋友推荐给我的小厂茶做个收尾。这款99年二线产品品质不错,如果换用上面2000年平均价来算,克价在5.5元,250克应该在1375,按照50-70%推算,合理估价在650-950之间。实际报价在区间中偏高位置,我认为有点贵,那是个人心理价位,总体还是合理的。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