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业书刊 >

唐诗里的茶文化

时间:2018-05-30来源:未知 作者:文哥浏览:
唐代以前的诗中,谈茶的非常少。从《茶经》例举的左思的《娇女诗》以及张孟阳(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以及查阅《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辑佚书来看,晋代以来咏茶的诗实际上只有上述的两个例子。如从《洛阳伽兰记》看到的,在南北朝时期,茶(茗饮)是南朝人代表性的饮料,


    唐代以前的诗中,谈的非常少。从《茶经》例举的左思的《娇女诗》以及张孟阳(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以及查阅《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辑佚书来看,晋代以来咏茶的诗实际上只有上述的两个例子。如从《洛阳伽兰记》看到的,在南北朝时期,茶(茗饮)是南朝人代表性的饮料,而南朝的诗人们对茶竟然无所表示,不能不令人感到意外。其原因只好推测,或许唐以前的茶仅仅只是作为饮食物的作料或作为药用,无法引起诗人们的兴趣吧!

    左思的《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金+历]”之句,描写茶沸腾的样子。接下来如果看“脂腻漫自袖,烟薰染阿锡”之句,出“茶荈”不过是做饭的一部分,何况主人公是作者的女儿。这与唐代的茶诗带着隐逸的风格完全不同。另一首是张载的诗,因为是在成都白菟楼这种场合,因而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上句“鼎食随时进,为和妙且殊”,不过是描述成都食物丰富的文句。在繁华之都饮茶的情形,唐诗中就极少见。

    总之,《茶经》引述的这二例诗句,其氛围与唐代的茶没有联系,以后咏茶的诗作几乎没有,只是到了唐代,才诞生了面目一新的茶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饮茶  茶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
揭示普茶文化中的伪劣品
揭示普茶文化中的伪劣品
浅谈世界部分国家的茶文化
浅谈世界部分国家的茶文化
如何学习茶文化
如何学习茶文化
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中华茶文化你几岁开始接触
中华茶文化你几岁开始接触
普洱茶文化之魂——茶马古道文
普洱茶文化之魂——茶马古道文
茶路千年之明朝茶文化
茶路千年之明朝茶文化
普洱“茶寿”说与中国茶文化的
普洱“茶寿”说与中国茶文化的
茶几的故事说明茶文化早已经融
茶几的故事说明茶文化早已经融
《战狼2》给普洱茶文化带来什
《战狼2》给普洱茶文化带来什
紫砂器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与贡
紫砂器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与贡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