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经》
《茶经》是唐朝的陆羽(733--804)创作的。一经问世,便为世人所至爱,被盛赞为茶业的开创之功。《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动作用。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
《茶经》是陆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名句: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木并]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2.《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是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所著茶书。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性风流,颇有才气,书、画、词、文都有所精,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
《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自问世以来,《大观茶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非常巨大,不仅积极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得宋代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
3.《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是我国首部茶叶检验专著。由黄儒著于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的茶学专著。黄儒, 字道辅, 建安人(今福建建瓯)熙宁六年进士。《品茶要录》成书于1075年前后,全书约1900字。全书十篇; 一至九篇论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第十篇讨论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作者对于茶叶采制不当对品质的影响及如何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了十种说法。本书细究茶叶采制得失对品质的影响,提出对茶叶欣赏鉴别的标准,对审评茶叶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之所以称《品茶要录》是我国首部茶叶检验专著,原因有三
其一,《品茶要录》的撰写宗旨非常明确, 检验的内容、目的及体例均表明它是一本真正的茶叶检验专著。
其二, 有比较完整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品茶要录》在书中表露出较强的发挥感官上各种功能的意识,利用了视觉、嗅觉、味觉乃至触觉的分工和合作,对茶叶的色、香、味、形建立了比较系统和综合的评鉴方法。
其三, 专业性强。从《品茶要录》的内容看, 无不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水平, 表现在对制茶工艺的熟知, 对审评技巧的把握。
从书中内容分析可知,《品茶要录》在汲取传统的茶叶鉴别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之充实和系统化,并强化了茶叶检验的理论形式。因而,《品茶要录》一书,可以说是茶叶检验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品茶要录》流传甚广,在撰成后,便开始流传,如宋人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记载“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等著作中也有引用。可见,《品茶要录》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版本存世,说明此书流传有绪,为时人所重。
4.《茶疏》
《茶疏》是许次纾所著。许次纾(1549-1604年),字然明,号南华,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勤学好问,博学多闻,嗜茶成癖,在饮茶之间,吟诗诵词,自得其乐。
《茶疏》分36章节,分别为产茶、今古制法、采摘、炒茶、齐中制法、收藏、置顿、取用、包裹、日用置顿、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秤量、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童子、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虎林水、宜节、辨讹、考本等项。 是我国茶史上一部杰出的综合性茶著,对茶的生长环境、制茶工序、烹茶用具、烹茶技巧、汲泉泽水、饮茶场所、用茶礼俗、适宜饮茶的天时、人的心境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有珍贵的史料和文化价值,被誉为可与《茶经》想媲美的佳作。
名句: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