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业书刊 >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时间:2023-11-29来源:《茶经》 作者:陆羽浏览:
《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工中下3卷,共10节,约7千字。《一之源》阐述了茶叶产地,茶树生长特性,介绍茶叶的功能。开卷第一句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工中下3卷,共10节,约7千字。《一之源》阐述了茶叶产地,茶树生长特性,介绍茶叶的功能。开卷第一句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说茶树生长在我国南方,在四川等地有很大的茶树。接着叙述了茶树的形态:“刮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了香。”并说:“上者生烂石,嗜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生)者上,园者次;紫者上,绿者次,……阴山坡谷秆不堪采掇,性凝滞,结葭病。”这一段是说茶树生产在岩石充分风化后的沃土里的最好,砂土里的差些,粘质土壤里的量差。野生的茶树比栽培的好,紫色的比绿色的好。生长在背阴里的茶树,不能采摘,这样的茶叶饮后成疾。另外还写了茶叶的作用:“茶之为饮,味至寒,为饮最宜。……,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最后指出茶叶要及时采摘,精心制造,不能混入杂草,否则饮后会得病。曰“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芥,饮之成疾。”《二之具》,介绍了当时采茶、制茶的15种工具。这15种工具是:
籝:竹制的方形或长方形的篮子。
灶:蒸茶用的炉。
甑:蒸茶用的工具。
杵臼:捣茶的一种工具。
规:做紧压茶的一种模具。
承:捶茶时垫在下边的工具,用石头做成。
槽:垫茶或包茶用的布。
芘莉:用竹编成,用于凉茶的工具。
綮:一种锥形刀,做饼茶穿眼用。
扑:用竹做成的绳.穿茶块用。
焙:烤茶的烘窒。
贯:用竹子削成的条,用来穿茶焙干。
棚:烘室中的架。
青:烘茶用的焙笼。
穿:用竹或树皮做成的绳,穿茶用。
 
《三之造》,叙术了采茶的时间,制茶工艺等。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接着又说:“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采后及时制造。“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制茶要经过七道工序。《四之器》,叙述了当时煮茶饮茶的26种器具和方法。
风炉:煮茶用的炉子,用钢或铸铁制成。
承:是垫在炉子下边的盘,用铜或铸铁制成。
筥:是竹或藤编织的箱子,用来盛茶的工具。
炭挝:是一条长1尺的六棱铁棍,捅火用。
鍑:用铁制成煮茶锅。
交床:是“十字”架形的锅架。
夹:1尺2寸长的夹子,烤茶用,一般用竹或铁、钢做成。
纸囊:用双层又白又厚的好纸做成的袋,烤过的茶用它装起来,防止跑味。
碾:像中药压药用的碾子,用来把茶块压碎。
拂末:用鸟毛做成的刷子,扫茶用的。
筛:圆形的细筛,筛茶用的。
盒:竹制的小盒,盛茶末用。
则:称茶用的一种衡器。
水方:用木板做成的水斗,煮茶盛水用。
漉水囊:取水用的工具。
瓢:用葫芦或木做成的盛水工具。
竹荚:用竹、木做成的l尺长的挟干。
鹾簋与揭:鹾簋,用瓷做成的罐,装盐用的。
揭欠:是用竹制成的匙,取盐用的。
熟盂:瓷或砂制成的容器,盛沸水用的。
碗:喝茶用的瓷碗。
畚:白蒲编成的筐,可装十个碗。
札:用棕榈制成的棕刷,洗茶具用。
涤方:清洗茶具用的木盆。
巾:2尺长的粗绸,用来撞(拭茶具用的)。
具列:用木或竹做成的陈列茶具的架子。
都篮:用竹编成放置茶具的工具。
《五之煮》,介绍煮茶的方法。说:煮茶时要用炭火,不要用大烟大火的柴。”其火,用炭,次用劲薪”。用水要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水要煮至“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三沸不可用,谓之“水老不可食也”。在几人饮时要浓淡倒匀,“凡酌署堵碗,气沫饽均”,“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饮之”。《六之饮》,说饮茶始于神农,大家知道是从鲁周公开始,最盛行是唐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滂时浸俗成于国朝。”饮茶有很多方法,可以加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喝茶有很大学问,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最后说:要想喝到鲜香、味浓的茶。一则末只能煮三碗茶,多了茶味太浓,少了茶叶太淡。《七之事》,介绍了不少与茶叶有关的人和事及文献。从神农、周公、齐世祖武帝等共介绍了40多位历史人物。介绍下记载茶叶文献45种。并进行丁引言。如《神农异志》说:“余姚入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于丹丘于也,闻于善器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析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
 
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八之出》,介绍当时我国八大茶区.并指出每个茶区茶叶品质特点。唐代全国分15个“首”,就有8个“道”产茶,它们是:“山南(道)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淮南(道)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浙西(江南西道)以湖州上,常州次”。“剑南(遭)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浙东(江南东道)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浙东(江南东道)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黔中(道)生恩州、费州、夷州”。“江南(遭)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道)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九之略》,介绍制茶煮茶器具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省略。文中说:在深山野寺采制茶叶可以把“棨、朴、焙、贯、棚、穿、育”7种制茶设备省略。用槁木烧火,在泉边煮茶就可以把“风炉与灰承”、“炭挝”、”火筴”、“交床”、“水方”、“涤方”、“漉水囊”省略。若在城里,王公之家,26种器具缺一都不称其晶茶厂。《十之图》,将上述九节的内容以白色的绢绘成图,看了可以一目了然。
茶经》内容丰富,是一部茶叶百科全书。它涉及到形态学、生物学、选种学、栽培学、制茶学、审评学、分类学。生态学、药理学等等。《茶经》中记载了唐代以前的不少神话、寓言、史记、诗赋、传记、地理、药理等书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经典著作,成为茶叶之源,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茶叶权威地位,正如美国威廉·乌克斯在他的《茶叶全书》中指山的:“中国学者著述了第一本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学家以及世界有关者,俱受其惠。”“故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茶经》比《茶叶全书》早1155年,比《吃茶养生记》早411年。直到现在陆羽的《茶经》仍很受全世界茶叶工作者的推崇,不少人对《茶经》进行专门研究。
 
茶经》的作者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唐玄宗开元21年(733年)生于竟陵。据说,生下后就被遗弃于野外,被西塔寺和尚智积在湖边拣回收养。三岁时智积和尚用《易经》给他算卦,得了《蹇》之《浙》的卦辞,说是“鸿雁从水边飞落到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做礼仪之物”。因此,就用了“陆”做他的姓,用“羽”做他的名,用”鸿渐”二字做字。
陆羽9岁开始学佛书、修禅。师傅教他阅读和抄写佛经经文,他说:即成了无兄弟的孤子(和尚),又要绝了后代了孙,这能算是“考”吗?师傅听了大怒,就叫他去做清除便所和洗刷墙壁的又脏又苦的活。还叫他一个人放30头牛。在放牛时他暗自用竹片在牛背上学写字。有一次他得到了一本汉代张衡写的《南郡赋》,不会读,他却端坐在那里仿效那些读书孩子的样子,似读出声又没有读出声的样子.好象朗朗成诵一般。师傅发现后又进一步限制他,要他去割草。后来由于他刻苦学习。记住了一些文字,但懵情懂懂的不能深知,成天就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样,常常是日已过午,他还没有做事,因而遭到主人的鞭打。他常叹息说:“岁月过的多快呀!为什么我还不懂的读书呢!”因此,经常呜呜咽咽的哭个不停,741年,陆羽12岁,逃出了寺院,到了一个戏班里去学戏,当下演员。不久就能自编自演数干字的滑稽戏。唐玄宗天宝5年(746年),复州官民举办聚饮盛会,陆羽被官府委任在盛会上组织戏乐。当时被贬到竟陵的太守李济物发现陆羽有异常的才智,就赠送他诗集,并推荐他到火门山邹夫子别墅结庐读书。陆羽外貌比较丑陋,讲话口吃,却喜欢辩论。他说人家的优点就象说自己的优点一样,从不嫉妒别人。而看到别人有缺点,就再三规劝,以至因此而同别人发生抵触。朋友之间在一起起游玩处事,他随时想到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把别人丢下不管。人家常常围他的古怪脾气而生气。可是他对别人约定了要做的事,就是遇到雨雪或虎狼挡道,他也从不回避而失信。
天宝十一年(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到竟陵为司马。是年陆羽下山与崔相识。天宝13年(754年)陆羽出游巴山、峡川考察茶事。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犎及文槐书函相赠并作《今别离》诗一首。758年陆羽寄居南京栖霞寺研究茶事。
唐肃宗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到湖州苕溪,自称桑荣翁,关起门来在家写书。这一时间陆经常一个人在野外,边朗诵诗歌,边敲击树木,来回行走,十分忧愁。十分痛苦,时常大哭着回到任地。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是狂人接兴。举世闻名的《茶经》三卷就是在这里写成。
由于陆羽对茶叶的研究成就,很快全国闻名。上元二年(761年)朝廷下诏要拜他太子学,后又升任他为太常寺太祝。但是,他都未去上任就职。
 
广德二年(764年)去江苏茅山考察茶事。大历三年(768年)去浙江会稽考察和监制茶叶。大历四年(769年)应诏进京为代宗皇帝煮茶.并同师傅智积相会。大历五年(770年)酵陕富平县天乳山报德寺。大历六年(771年)从江苏移居无锡龙山。大历八年(773年)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邀请陆羽等修编《韵海镜源》,陆移居妙喜寺,颜真卿为陆羽在妙喜寺左侧修建“三癸亭”作为朋友品茗作诗之处。唐德宗达中元年(780年)陆去太湖看望卧病在床的女道士李冶(宇秀兰)。陆羽一生未娶,李冶是他最知心的女友。当他到太湖探病时李冶作诗一首:“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戏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处更何之?”这首诗写出了他们的友情,二人思之殷,见之喜。“先垂泪,强劝酒,苦咏诗,求一醉”。达中三年(782年)陆旅居苏州虎丘。是年就戴叔伦之请赴湖南幕府。李冶固陆羽赴湖南作(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影月华满。弹着想思曲,弦肠一时断”。这就看出李冶和陆羽的友谊。贞元十年(788年)陆羽迁徒江西上饶,在上浇作(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入朝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贞元十年(794年)回居苏州。贞元十一年(795年)去杭州游西湖、灵隐寺。贞元末年(804年)陆羽去世,葬于湖州杼山。享年7l岁。
陆羽一生研究茶叶而出名,被称为茶祖、茶神、茶圣。他除了着有《茶经》外,还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可惜都已丢失,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茶经》了。(本文作者: 任如居士艺苑,来源:个人图书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  紧压茶  喝茶  普洱  茶树  工艺  茶叶  饮茶  茶具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没有买茶经验,该如何简单快速
没有买茶经验,该如何简单快速
见证普洱茶经典唛号茶演变过程
见证普洱茶经典唛号茶演变过程
《茶经》中为何没有云南茶区?
《茶经》中为何没有云南茶区?
多年山头茶经验总结!不同产区
多年山头茶经验总结!不同产区
关于普洱熟茶经常被问到的几个
关于普洱熟茶经常被问到的几个
普洱茶经营者不可不知的5个主
普洱茶经营者不可不知的5个主
熟茶经历了哪些神秘的发酵工艺
熟茶经历了哪些神秘的发酵工艺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安溪铁观音首列中国茶叶区域品
安溪铁观音首列中国茶叶区域品
全国茶叶界的专家学者和茶人茶
全国茶叶界的专家学者和茶人茶
晴隆县市监局召开全县茶叶生产
晴隆县市监局召开全县茶叶生产
关于茶叶的分类
关于茶叶的分类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