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州守惠茶赋谢(二首)】
老去难胜酒,闲来独倚楼。
使君题玉版,仙茗自金州。
春泛山泉色,香分汉水头。
枯肠从此润,短咏若为酬。
山中谷雨后,采采碧瑶枝。
露叶香犹湿,筠笼寄不迟。
一瓢还自煮,七碗是吾师。
却笑相如渴,金茎浪尔思。
赏析:
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别署紫阁山人。陕西户县人。弘治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弘治七才子之一。正德年间归隐户县,与金州太守周臣过从甚密。
“渼陂”、“紫阁”都是唐代长安城南的小地名。紫阁在终南山祠之西,紫阁之阴即渼陂,杜甫诗云:“紫阁峰阴入渼陂。”两地距离户县草堂寺不远。这首诗传递了关于明代金州茶的许多历史信息。明代的金州茶已成馈赠佳品,称其为“仙茗”。“春泛山泉色,香分汉水头”,色香俱佳。“碧瑶枝”状其形。“谷雨后”采摘,比明前茶晚采半月以上,叶子渐渐粗老,但竟仍然是“露叶香犹湿”,并有如此好的色、香、味、形,金州茶的品质优秀自不待言。“筠笼寄不迟”是言茶叶的包装和运输。“筠笼”是竹编的盛茶器物,内外糊上透气且经拉扯的皮纸。说是“寄不迟”,由安康到户县,按明代的交通条件最快也得八九天。诗中用了“七碗”、“相如渴”两个典故,说明王九思熟悉中国茶的历史。“七碗”指唐卢仝的“七碗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相如渴”指西汉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患有消渴病(糖尿病),特别喜欢饮茶。这位大才子饮了金州茶后“枯肠从此润”,故写诗作答,感谢金州太守周臣赠他佳茗。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