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话“柴米油盐酱醋茶”短短7字精辟道出国人生活之本,但这7件事中能在悠悠历史中成为道的只有一种,那就是茶,足以见证茶的不凡魅力。现今,不少爱茶的人越来越年轻,茶之一技,即古老又时髦,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是这些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古茶籍,让年轻的我们受益良多。
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部古茶籍,并被无数茶人奉为茶之圣经。其实除了《茶经》,还有好多值得我们一观的古茶籍,今天益信君就整理出八部与茶相关的古籍,推荐大家看一看。说到底,爱学习的才是好青年嘛!
《煎茶水记》
唐•张又新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在陆羽《茶经》的五之煮上进行延展发挥,将适于烹茶的水进行更为全面地剖析,整部书仅约900字,列出当时唐代宜茶用水20处之多。
《品茶要录》
宋•黄儒
该书是黄儒读《茶经》时察觉陆羽的疏忽,有感而发特别写下品茶时应对茶叶有所鉴别。全书共十篇,一至九篇论采制茶叶过程中采造、盗叶、入杂、蒸不熟、蒸过熟、压黄、渍膏、伤焙等十种影响茶味的错误方式;最后一篇则讨论茶区地理条件的重要和该茶区茶叶的特点。
《大观茶论》
宋•赵佶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所书的茶专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当时他所统辖的朝代时期,从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盗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对于这位爱茶的皇帝来说,不论他的治国能力如何,但为茶道的传承留下珍贵的文献资料,极大推动了中华茶道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茶录》
宋•蔡襄
《茶录》亦是因作者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蔡襄也因创制小团茶闻名于世。目前,蔡襄《茶录》有英、法译本。
南宋•审安老人(董真卿)
《茶具图赞》是我国第一部以图谱形式写茶具的专著。审安老人用白描画法绘制出了宋代著名斗茶所用的茶具12件,称为“十二先生”。有意思的是这本古茶籍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具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暗喻这些官员(茶具)都要替皇帝(品茗者)服务,将茶的物质性与文化内涵巧妙结合,整本书读之妙趣横生。
《十六汤品》
唐末五代或宋初•苏廙
作者苏廙虽无史料具体记载,但却是史上著名的候汤大家,更是当时的点茶大家。《十六汤品》是当时流行的点茶道的代表作,是将陆羽《茶经》中五之煮再进一步衍绎成为十六项,谓之十六汤品。
《煎茶七类》
明•作者不详
该书作者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卢仝,也有人认为是《茶寮记》的作者陆树声,甚至认为是其他人所写。全书250字左右,分为人品、品泉、煎点、尝茶、茶候(《徐文长佚草》本作“茶宜”)、茶侣、茶勋七则。著名书法家徐渭曾用多种书法体抄录该书,现存留下草书、行书的书体各一。其中行书卷曾经清代王望霖撰集、范圣传镌刻,收入《天香楼藏帖》中,石刻作品藏于浙江上虞县曹娥碑廊。
《续茶经》
清•陆廷灿
这是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值得一提的是陆廷灿在茶区为官,擅长茶事,并对采茶、蒸茶、试汤、候火,以及唐宋后清以前茶文化的发展变迁颇有研究和心得。这本茶籍约十万字,是从唐代至清代之间对《茶经》作出最完整补充的茶书,内容则是《茶经》的10倍。它延续了《茶经》的风格,因此被称之为《续茶经》。
怎样,看完是否觉得今年青年节的自己散发着一股书香?一边看古人的茶之道,一边细思今日喝茶之风,你会发现中华茶道的博大精深,感慨古人的智慧,珍惜当下难得的茶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