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公羹、陆氏茶”的说法出自《茶经》中《之器》篇中,陆羽创制茶具二十四器,风炉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关于风炉的制作有详细的格物标准,风炉有三个脚,一次写有‘伊公’、‘羹陆’、‘氏茶’共六个字,连起来就是‘伊公羹、陆氏茶’也”。
以此看来陆羽自造茶器之始,就有意把陆氏茶和尹公羹放在并举的位置。 何为“尹公羹”?烹制者何人?
尹公乃指名相伊尹,他可谓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被后世尊为第一宰相,又被称为“厨师之祖”。记载伊尹名挚,是商代的有莘氏在桑树林拾到的弃儿,因为在伊水边上,所以以伊为姓。养母是有莘氏的厨师,作为一个奴隶身份的人,最终却辅佐商汤武王消灭残暴的夏桀王朝,位居中国第一良相,尹公在中国历史上当然倍受文人志士之敬仰、推崇。
伊尹曾以烹饪火候做比喻,提出以和谐为最高原则的政治主张:“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五味调和,君臣佐使。”强调五味调和,过犹不及,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施政之道讲究一个中道。他还辅佐商王“铸金钱,制礼乐,定献令,迁九鼎于商都”,对后世的的政权和社会管理影响深远。
“陆氏茶”,伊尹以粥为喻论政,陆羽以茶抒解情志,解读人间事理和人心百态。将自己的茶与尹公的羹并题,可见陆羽之清高与自信,及其不凡之志意。
也许是巧合,两个人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陆羽幼年也是弃儿,被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收养,名字也得《易》中占得的“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辞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智积禅师圆寂后,陆羽当年曾做《六羡歌》以示怀念之情,而字里行间也尽显胸襟抱负: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一生虽然经历坎坷,却并不羡慕富贵权势,大唐皇帝曾三下诏书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又任命“太常寺太祝”,但他都没有去就职。曾经被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聘请考训文字,与皎然大和尚为忘年之交,被当时诸多大学问家赞赏。一生游历而著作甚多,当年虽以文名著称,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非《茶经》莫属。
《茶经》用史家为人作传的口吻描述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介绍茶的产地、形态、别称、生长环境、习性、加工等等,包括各地的品种、土质、茶性、使用工具等,使我们清楚的知道,茶与人一样,自身因为生长环境不同而所区别,需要区别看待,不可以一概而论。
陆羽曾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由此可看出,他并没有把茶作为一种单纯满足口腹欲望之物,而是作为人性和德行的一种表达。
伊尹用火候的把控比喻治理天下的大政,陆羽则以茶给我们诠释如何在生活中和众的道理。做饭煲汤,所有的菜品精美味道的展示,需要在调和五味的基础上,掌握好火候才可以;煎水泡茶,所有茶叶浴火重生的华丽再现,需要掌握好水温的同时,茶人自己要修为“精行俭德”的本心。
喝羹也好,品茶也罢,平凡的生活中衣食住行处处皆是品味生活,时时刻刻都是美丽人生。为名也好
,为利也罢,人生本来什么都没有,正如同山野中的一片茶叶,认为有的,都是你自以为的。
尹公天下第一名相,鸿渐本就一介布衣,回看历史点评,又有多少不同?如果有,无非就是权位、金钱。两位已故的先贤古圣会这样看吗?
一位朋友赠言:
清茶两盏,月动竹影玄音绕,
老酒三杯,笔泄徽宣墨痕新!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