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点气愤,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想买,为什么又走了呢?怎么才能留住这些潜在客户呢?
不如总结一下,看看以下十种原因,你中了几条?
一、信任度不够
消费者购买商品,首先是建立在信任商家的基础上。如果说是初次进店的客人,导购员能否取得他的信任就至关重要。不少人都有过在购物过程中被欺骗的经历,这些经历都会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前慎重又慎重。茶店、茶店老板、导购员的诚信度,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以及以后是否会再次购买的关键。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要在茶店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只有长期诚信经营的茶店,才能大浪淘沙后生存下来。
二、价格超出购买力
茶叶是休闲饮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日常生活中,除了买茶,消费者还有其他支出。试想,如果消费者在进店之后,看到导购员介绍的商品都超出了自己的预算,他还会买吗?
针对这种情况,导购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转而向客人介绍稍低价位的同类商品,或者是给客人营造一个好的印象,期待日后成交的可能。
三、同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三两成群进店的客人,导购员一定要协调好同行人的关系。很多时候,交易“黄了”的原因就是同行的人有不同意见,左右了潜在客户的决定。若是处理不好其他人的意见,交易自然难以达成。导购员只有一步一步耐心地引导,最好是能改变同行人的看法,或者是强化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从而引导至成交。
四、没有看到他所期望的茶叶
客人的需求千奇百怪,进店的客人也许想买茶,但是茶店所展示的却不是他所期望的,或者不是你正在给他介绍的那一款。而且,有时候,客人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茶。
这时候,导购员的耐心交流、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委婉的询问来把握客人究竟想要什么样的茶叶。
五、买茶的欲望不够强烈
有一部分进店的客人其实并没有太强的购买欲望,可能他家里还有茶,但是又想进店看看有没有新茶、或者好的优惠活动,买一点换换口味。
遇到这种客人,可以在尊重消费者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推销,比如打折,或者满赠等,但是不能做的太过,否则寅吃卯粮,断了以后的销售之路。
六、对茶叶的了解不是很深,需求并没有那么强
但是要注意,这个渲染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造假,若是像某些茶商一样“神话”喝茶,啥病都能治那就过分了,这种情况茶叶界挺多,必须遏制!
七、负面信息作祟
茶界丑闻并不少见,客人迟迟不下决定买单很可能是因为买过类似的假茶,或者看过一些负面报道,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显著购物特征之一,茶商需要重视。
想要让这类客人买单,前提是要消除他的顾虑,证明你的茶叶没有添加香精、生产地规范等,这实质上也是信任的问题。
八、推销太严重了
开门迎客,热情一些没错,但是太热情了就可能把客人给吓跑了。导购员的本职是引导客人买茶,让客人花做少的钱,买到最满意的茶叶,而不是尽可能地榨掉客人口袋里的每一分钱。
针对进店客人,除了要因人制宜之外,导购员要尽量帮客人省钱,能少买就少买,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只有真心帮客户才能建立长久的客情关系。
九、导购员态度不好
消费者进店是消费的,如果遭遇态度冷淡的导购员,或者“高高在上”的导购员,那么消费者心里就会特别不舒服,更别提在你这里买茶叶了。
只有让人舒服、开心、放心的态度才能留住顾客。卖茶除了出售商品,同时也是在出售服务,你的服务不好,消费者自然就到别处去喽~~
十、导购员言辞不当
有些人态度很好,但是言辞上却有问题,经常用词不当,这也会在客观上让消费者不舒服,导致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这就需要总结经验,“会说话”,掌握卖茶说话的技巧,从而促进成交。
大千世界,消费者形形色色,需求千奇百变,想让消费者买茶,就要会“察言观色”,会“说话”,懂心理,懂营销,最重要的啊,还是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省钱且买到好商品。这样,茶店才能与茶客建立长久的、和睦的客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