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压茶对存茶最大的好处就是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
市面上经常能看到的就是357饼,也就是一饼是357克,七饼成为一筒,主要是古代的时候方便运输,现在随着市场的多样性,也出现了一些小饼,比如200克饼。
对于普洱茶,砖状和团状的就相对少一些。
一、我们先看看紧压茶的历史。
到了唐代,慢慢有加工茶叶成团茶的工艺出现,制作非常精美,也会加上一些图案在茶饼上,所以,才有了“龙团凤饼”的说法。
“罢造龙团,惟采芽茶艺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及紫笋”。
为什么朱元璋会觉得紧压茶奢华呢?还是因为当时做紧压茶比较讲究工艺,并且会在成品上做不同的造型和图形,当时还给这些图形起个了名字,叫做风潮。我看到过一些老茶还会有,比较多的是龙的图案和汉字。
3、黑砖茶,因为用黑毛茶作为原料而得名,主要产于湖南地区。
4、千两茶,以每卷一千两而出名,也是产于湖南地区,每卷可以理解成普洱的一饼的概念。
二、我们来看看紧压茶的制作流程,我大体把它分为五步:(以饼茶为例)
第一步:称茶,就是要确定你要做成饼茶的重量,357,200还是其他,把茶叶先称好。
第二步:蒸茶,就是把称好的茶叶放到铁桶中,用水蒸气蒸,一般30秒左右,换一下方向,让蒸气充分蒸到所有茶叶。
第三步:搓茶,这也是最考验师傅技术的一步,要把蒸好的茶快速用纱布搓成压制前的样子,有点像“甜甜圈”。新手掌握不好力度,搓一会茶叶就凉了,这肯定不行,要重新用蒸气蒸。
第四步:压茶,一般下方模具用石头,上方压板用木板,把刚才裹着纱布的“甜甜圈”放到模具上,用木板一压就可以,搓茶的温度和厚度直接决定了压茶成型的效果。
第五步,晾茶,就是把压好的饼茶放在茶架上自然晾干,大概几天。
这就是整个紧压茶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但是水蒸气的火候,搓茶的技术等等细节还是比较讲究的。
三、我们来看看紧压茶的外形
把茶叶蒸压成型后
另一方面,方便运输,古代就一直有七子饼,也就是把七块357克的紧压饼放在一起,再用笋叶包裹成一筒,这样方便马帮运输。
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美观和好的寓意。
所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紧压茶的外形主要有四种:
高贵的团茶,圆满的饼茶,秀丽的沱茶,粗狂的砖茶。
如下进一步说明:
团茶的高贵,团茶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大家可以根据历史背景就能想到,唐宋时期一片繁华,当时团茶的兴起来自于福建地区,专供皇室食用,是一种象征。
所以,才会说它的高贵,大家可以想想后来的金瓜贡茶,就是团茶的形状。并且在当时,因为是专供皇室,还会在团茶表面印上龙和凤的花纹,所谓的龙团凤饼中的龙团也就是这个意思。
最夸张的是,宋朝还有官员在团茶上装饰金银,甚至涂抹金粉,以显示贵重。
难怪都说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但就喝茶而言,这些东西反而影响了茶叶的本真。
但团茶有个问题,就是体积比较大的团茶,因为内部不透气,如果存贮不当的话,容易发霉,体积小的还好。
饼茶的圆满,这个很好理解,饼茶本来外形就是圆形的,外形的寓意非常明显。还有,饼茶因为不存在团茶的问题,更容易储存。
沱茶的秀丽,沱茶主要得名于云南下关,下关沱茶供应四川和西藏地区,刚开始是以团茶为主,但是由于团茶内部容易发霉的问题,就改正了沱茶,沱茶其实就是把团茶的中间劈开,这样就显得比较精致和秀丽,因为当时主要送到沱江一带,所以称为沱茶。
砖茶的粗狂,顾名思义,砖茶就是把茶叶用紧压茶的制作工艺做成像砖块一样的成品,方便携带,又比较实用,藏族做酥油茶很多都是用砖茶。但看着就像板砖一样,虽然顺手但并不美观。
通过对比,不同的外形特点还是不一样的,团茶过于强调奢华而不实际,砖茶虽然实用但是外形没有象征性,沱茶可以存储的茶量又比较少,一般是150克和200克。
所以,现在大部分普洱茶用饼茶作为紧压茶的主要形状是有原因的,一个是,饼茶透气性很好,也方便携带,另一个是饼茶的寓意很好,摆出来很好看,还有一个是饼茶的存茶量刚刚好,主流的357克比沱茶和团茶要多,也不比砖茶少多少。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