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明代《滇略》开始有记载:“世遮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说明在明朝期间便出现了蒸压成型的“普洱紧茶”。到清代,由于皇室的推崇与喜爱,普洱茶作为“贡品”进入到自身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杀青、揉捻、晒干、蒸压等制作工序与经验逐步固定下来。
在缺乏机械帮助而以手工生产为主的年代,普洱茶的成型工序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力投入来完成。至今在云南澜沧江沿岸的各大茶山,还能找到以手工石磨压制为普洱定型的传统技艺。
目前压模成型可分为现代机器压制与传统石模压制两种,机制压团与手工石模差异点在于手工石模生产效率较低费工费时,机制压团效率较高,人员收益较大,但手工石模压制的松紧度较为适中,茶菌活动空间相对较强,针对普洱茶后发酵的转化及长期存放而言较为适宜,渐受市场青睐。
近年来,“手工”一词大热于市场,它代表着繁琐原始的制作技艺,代表着更为耗时耗力的人力成本投入,因此成为了“高档”、“稀有”、“个性化”的象征。在普洱茶业内,也开始有不少商家将手工、古法作为了优质普洱茶的必备卖点。
石磨紧压茶饼面条索分明,更为立体,浑然圆润,特点在于茶品松紧适中,透气性好,有利于后期陈化;缺点则是标准化程度不高,饼与饼之间难免有差异,不美观。
其实,早期人们只能用手工做茶,因为生活环境、物质条件所限制,跟品质追求未必有必然的关系。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很多、很好的,如果说传统的某些工艺确实对品质有作用,当然应该继承。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了解手工艺真正的价值,从科学的角度结合不同加工方式的优势,留精华去糟粕,才能创造出新的更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