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技术要素介绍如下:
二、生态茶园的指标。一是生态环境指标,茶园内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大于80%,全面推广应用良种良法种植和农业、物理、生物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茶叶产品卫生质量达到符合出口标准要求;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干茶亩产量要大于200公斤,毛茶平均价大于30元/公斤,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产投比大于1:5。
三、主要技术要素
(一)科学规划设计:根据生态学理论的要求,结合茶团体布局和结构的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区的园、林、水、路,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测量、施工和投资预算等关键环节工作,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防护林带:在茶园山顶、周围、路旁和风口处营造防护林,提高绿化程度,防止风沙侵入和空中飘浮尘支埃等有害物质污染茶园。
(三)硬化茶园道路:加宽修建茶园主干道、支道,要根据茶园地势和原有路况因地制宜组织施工,一般要求主干道宽度以3-3.5米,支道宽度以2-2.5米为宜,加宽修建后的路面铺碎石硬化,达到晴雨畅通的标准;硬化路面不宜使用河沙、木板、土块和石板材之类的材料,避免引发大雨、暴雨后冲入茶园沉积、生长繁殖白蚂蚁危害茶树和路滑铖及人身安全的隐患。
(四)种植行道树木:在茶园道路旁或空闲地段种植行道树,规格一般以间隔6米种1株为好,要求选种阔叶树,如四季桂、八月桂、福建含笑、马卦木、紫薇、中华杜英、合欢、黄檀、苦楝、木荷等,有利于防风、调节茶园微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天敌、培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茶园;不宜种植毛竹、杉、松和易引发共性病虫害的树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五)种植梯壁植物:在茶园的护坡梯壁上、间隙中种植园叶决明、印度豇豆、盘地菊、平托花生、黄花菜等有价值的植物,种植规程因品种、茶园地势、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挖穴种子直播宜,每穴播种子3-5粒用细土覆盖,不宜撒播影响效果。种植草类的目的是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减轻水土流失,增强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营造天敌息居地,实现茶园生物多样性;在幼龄茶园实行铺草覆盖,套种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紫云英、苜蓿之类的绿肥,种植规格及方法参照投产茶园。
(六)建设蓄排系统:根据茶团体规模大小和座向设计安排,建设蓄水池、蓄水坑,蓄水池容量一般15-20m³为宜,有条件的也可建过滤池,容量一般为30 m³;蓄水坑容量一般以3-5 m³为宜,蓄水的目的是截留排涝、生产灌溉用水。同时在茶园内侧修筑深15cm、长5-10m的竹节沟,解决雨期排水,保护茶园地表完好。茶园面积大、集中莲片的可考虑安排组装喷灌系统,提高灌溉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旱防旱能力。
(七)安装防控设施:因地、因园制宜虫情测报灯、物理杀虫灯,有利减少危害虫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能和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同时在茶园内放养鸡、鸭、鹅等禽类,具有消灭害虫、禽粪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辅助人工除草等功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八)改良品种结构:品种改良是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宜于选种高优型、高抗性良种。如:黄观音、茗科一号、黄玫瑰、紫龙袍、白芽奇兰等,通过良种引种,优化茶园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