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栽培 > 种植知识 >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17-01-13 14:35来源:中国茶叶网 作者:未知浏览:
有机茶采用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经过5年的机械化生产实践,已具备机械化生产有机茶的能力,掌握了一套有机茶生产加工工艺。目前已经能加工龙井茶、天目青顶、普陀佛茶、珠茶、煎茶、茶片等品种,年生产各类有机茶73t。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
普洱茶
 
    有机茶采用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经过5年的机械化生产实践,已具备机械化生产有机茶的能力,掌握了一套有机茶生产加工工艺。目前已经能加工龙井茶、天目青顶、普陀佛、珠、煎、茶片等品种,年生产各类有机茶73t。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m,长度50~100m;田头宽度不少于2~3m,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和机械化采茶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为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cm。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cm,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cm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cm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将老茶树离地10~20cm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
 
    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cm、45cm、50cm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kg。应采蓬面15~20cm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cm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三、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cm,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h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①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 —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②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6CHW系列)。③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④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 —甩干 (6CPC-100CC甩干机) —对锅(20kg/次) —大锅(40~50kg) —散热(12h) —入仓。⑤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cm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 (5—10cm) —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随着我国加入WTO,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茶叶更不例外。无公害茶叶是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茶叶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土壤、水源等符合茶树健康生长的要求;加工、包装等环节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无公害标准;生产过程对环境不造成破坏;茶水被饮后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通常熟悉的无公害茶有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及低残留茶等。  
 
  为了使生产的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标准,农技站对茶叶的环境作了较合理的规划和完善。对病虫的防治坚持“预防为,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害与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一、以农业防治为主  
 
  搞好农业防治,控制病虫基数,恶化病虫发生条件。  
 
  1、合理选择品种 对新开发的茶园及改良的低产衰老园,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育抗性强、品质优、易于加工的好品种。如因地制宜选种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龙井43等。  
 
  2、适时合理密植 适时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定植方式,一般可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亩用苗4000株(3株为1 丛),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埋没根颈处为适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从而可使植株发育良好,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尽早丰产。  
 
  3、加强茶园管理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是科学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重点以有机肥为主,少用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茶株健康生产,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进行茶叶修剪,剪去病虫为害过的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5厘米,深修剪10~15厘米,台刈为离地面40厘米。对清除的病枝进行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病源,可减少茶蚜、茶毛虫和茶黑毒蛾越冬虫卵块,减少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减少轮斑病、茶饼病的越冬菌源。三是中耕培土。中耕培土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根系生长,同时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机械杀伤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并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体基数。四是及时分批采茶。采茶叶时做到及时、分批、留叶采摘,可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若虫卵块,还可减少茶枯病的为害。五是诱杀防治,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可采用灯火、毒饵、嗜色诱杀。此法如大面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 在茶园的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松毛虫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的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为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三、适时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  
 
  1、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  
 
  2、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 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只有对病虫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防治。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据情对症用药。  
 
  3、安全正确使用农药 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虫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  
 
  4、轮换用药 在无公害茶园施药不仅要注意用药时间、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还要注意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以后要轮换用药。这样既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减少残留,又能达到用药少,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次升值。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园管理 龙井茶 有机茶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工艺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出口“量减价升”,正上演
茶叶出口“量减价升”,正上演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无公害茶叶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茶叶的魅力
茶叶的魅力
茶叶等出口商品包装有新规
茶叶等出口商品包装有新规
不同留叶采摘方法对茶叶产量的
不同留叶采摘方法对茶叶产量的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