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危害: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 ,主要为害茶叶,还可为害油茶、柑桔等。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
2、形态特征: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 ,属鳞翅目毒蛾科。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约28毫米;雌蛾稍大,体翅黄褐色;雄蛾稍小,黑褐色;前翅中间有2条淡黄色横纹,翅尖淡黄色区内有2个黑点 ;雌蛾体末端有黄色毛丛。卵成块产,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色茸毛。成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黄褐色,胸部三节稍小,各体节有8个黄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黄褐色毒毛 ,全体还密生长短不齐的黄色毒毛。蛹黄褐色,长约9毫米,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约13毫米。
3、发生规律:多代性,各地发生代数有差异 ;在湖北一年发生2--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各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5月,6-7月,8-10月,一般以春、秋两季发生重;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际落叶土表下结茧化蛹。
4、防治方法:
(1)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 ;
(2)摘除各代初孵幼虫群;
(3)成虫发生期点灯诱蛾,或利用性激素诱杀雄蛾;
(4)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
(5)生物防治:利用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防治卵块和幼虫;幼虫期喷洒苏芸金杆菌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6)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90%敌百虫、80%敌敌畏、50%马拉硫磷、50%杀螟松、50%辛硫磷各1000-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各500D-6000倍液,或25%灭幼脲1000倍液。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