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栽培 > 种植知识 >

茶树折带黄毒蛾

时间:2016-09-17 10:23来源:中国茶文化传播联盟 作者:散落的雨浏览:
茶树虫害:茶树折带黄毒蛾介绍如下: 学名 Artaxa flava (Bremer) 鳞翅目,毒蛾科。异名Euproctis flava (Bremer)。别名黄毒蛾、柿黄毒蛾、杉皮毒蛾。分布华北、东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 寄主 茶、苹果、槟沙果、海棠、梨、山楂、樱桃、桃、李、梅、柿、枇杷、石
普洱茶
 
   茶树虫害:茶树折带黄毒蛾介绍如下:
   学名 Artaxa flava (Bremer) 鳞翅目,毒蛾科。异名Euproctis flava (Bremer)。别名黄毒蛾、柿黄毒蛾、杉皮毒蛾。分布华北、东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 寄主 、苹果、槟沙果、海棠、梨、山楂、樱桃、桃、李、梅、柿、枇杷、石榴、栗、榛、蔷薇等林果及药用植物。为害特点 幼虫食芽、叶,将叶吃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并啃食枝条的皮。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15—18mm,翅展35—42mm,雄略小,体黄色或浅橙黄色。触角栉齿状,雄较雌发达;复眼黑色;下唇须橙黄色。前翅黄色,中部具棕褐色宽横带l条,从前缘外斜至中室后缘折角内斜止于后缘,形成折带,故称折带黄毒蛾。带两侧为浅黄色线镶边,翅顶区具棕褐色圆点2个,位于近外缘顶角处及中部偏前。后翅无斑纹,基部色浅,外缘 淡色深。缘毛浅黄色。卵半圆形或扁圆形,直径0.5一0.6mm,黄色,数十粒至数百粒成块,排列为2—4层,卵块长椭圆形,并覆有黄色茸毛。幼虫体长30一40mm,头黑褐色,上具细毛。体黄色或橙黄色,胸部和第5一10腹节背面两侧各具黑色纵带1条,其胸部前宽后窄,前胸下侧与腹线相接,5一10腹节则前窄后宽,至第8腹节两线相接合于背面。臀板黑色,第8节至腹末背面为黑色。第l、2腹节背面具长椭圆形黑斑,毛瘤长在黑斑上。各体节上毛瘤暗黄色或暗黄褐色,其中l、2、8腹节背面毛瘤大而黑色,毛瘤上有黄褐色或浅黑褐色长毛。腹线为l条黑色纵带。胸足褐色,具光泽。腹足发达,淡黑色,疏生淡褐色毛。背线橙黄色,较细,但在中、后胸节处较宽,中断于体背黑斑上。气门下线淡橙黄色,气门黑褐色近圆形。腹足、臀足趾钩单序纵行,趾钩39—40个。蛹长12一18mm,黄褐色,臀棘长,末端有钩。茧长25—30mm,椭圆形,灰褐色。 生活习性 年生2代,以3—4龄幼虫在树洞或树干基部缝隙、杂草、落叶等杂物下结网群集越冬,翌春上树为害芽叶。老熟幼虫5月底结茧化蛹,蛹期约15天。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并交尾产卵,卵期14天左右。第l代幼虫7月初孵化,为害到8月底老熟化蛹,蛹期约10天。第l代成虫9月发生后交配产卵,9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为害到秋末,以3—4龄幼虫越冬。幼虫孵化后多群集叶背为害,并吐丝网群居枝上,老龄时多至树干基部、各种缝隙吐丝群集,多于早晨及黄昏取食。成虫昼伏夜出,卵多产在叶背,每雌产卵600一700粒。该虫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蝇等20多种。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落叶、杂草,刮除粗树皮,杀灭越冬幼虫。
   (2)及时摘除卵块,捕杀群集幼虫。
   (3)低龄幼虫为害期药剂防治参考茶毒蛾。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茶树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树侧多食跗线螨及其防治措施
茶树侧多食跗线螨及其防治措施
茶树茶红螨及防治措施
茶树茶红螨及防治措施
茶树杂交育种的介绍
茶树杂交育种的介绍
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技术
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技术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
茶树炭疽病介绍
茶树炭疽病介绍
茶树品种对红茶品质的影晌
茶树品种对红茶品质的影晌
茶树进化类型分类介绍
茶树进化类型分类介绍
野生型乔木茶树
野生型乔木茶树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
茶园野放型茶树介绍
茶园野放型茶树介绍
普洱茶树的自述
普洱茶树的自述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